本体创始人李俊:公链市场不会被老大老二吃光,前10名都有一席之地

“市场慢慢向头部聚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国产公链本体近期动作频频:3月12日,宣布与全球8.12亿用户、月播放量5亿影视巨头MovieBloc重量级合作;3月27日,宣布与韩国顶尖寿险集团韩华生命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基于本体平台的线上区块链学院;4月19日,与全球最大的dApp市场数据和分发平台DappRadar达成合作……

作为新一代公有基础链项目和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本体是首个加入去中心化身份联盟(DIF)的中国区块链项目,其主网已于2018年6月30日上线。目前ONT市值约5.4亿美金,排名第20位。日前,火星财经专访了本体(ONT)创始人李俊。

本体创始人李俊:公链市场不会被老大老二吃光,前10名都有一席之地

谈及公链的竞争格局,李俊认为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但前两名全部把市场吃掉的难度很大,前10位会占很大的比例。

至于目前交易所纷纷布局公链,李俊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交易所具有独特的流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监管风险等。“长期来看,大家要拼的是切入不同的实业,最后留在头部的公链都会专注于具体的行业方向,形成长效的机制。”

核心观点如下:

1.公链下一阶段的重点做出更多长效性的应用,可能是dApp,也可能是协议。

2目前头部的几家公链很少有To B的基因。以太坊和EOS是非常去中心化的社区运作,而波场现在的重心在美国,偏向于社区化、娱乐化。

3.现在整个市场的交易属性和投资属性更重一点,建立在这上面的公链有存在的理由跟价值,因为大家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流通性。

4.从交易系统的成熟度、对冲产品等层面看,现在的币圈交易所远没发展到传统交易所的形态。

5.下一轮牛市到来时,公链的竞争在于谁能够把实体业务探索出来,并保持市场影响力。

以下为专访内容,由火星财经整理:

马太效应是必然趋势

火星财经:2018年曾被称作“公链元年”,结果赶上了市场不景气,大部分项目进展并不好,破发现象频现,因此有人说公链不会百花齐放,最后只会留下少数的几条。作为一线的从业者,您觉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俊:我们在2017年做本体时,包括本体在内的10个项目被列为“十大天王”,但其余9个要么死了,要么严重延期1年以上。做公链其实很有挑战性,不单是技术这一个环节,还涉及很多综合性问题。

我目前认为公链还是会有马太效应,但可能不只是留下几条,前10位可能会占很大比例,因为考虑到公链的容量等问题,前两名全部把市场吃掉的难度比较大,一般会是前10。

从现在的发展事实看,也慢慢趋向于这样。即便是从业人员,也很难数出第10名以后的区块链项目。市场慢慢向头部聚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火星财经:在排名前10的项目中,有的是历史形成的,其余则各有所长。您觉得哪些所长是这个世界需要的?

李俊:现在还在活跃的公链,各家都有自己一定的特色。现阶段,市场影响力、社区构建能力等占的比重会稍高一点。市场影响力包括知名度、dApp数量等等,但其实大部分dApp的生命周期都很短。这是一个历史阶段,必不可少。

下一阶段的重点可能是哪家能出现更多长效性的应用,可能是dApp,也可能是协议。它属于长期运营,可能超过一年以上,单款应用能达到50~100万用户。这可能是下一阶段评估公链的重要因素。

火星财经:您认为长效性的应用有可能在哪些领域或方向出现?

李俊:重要领域应该还是切到不同的各种应用行业当中,比如那些应用行业中已经被证明长效的东西,需要去中心化改造或提供新的服务,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部分。至于现在,比如公链上的游戏,生命周期还太短,市场行为看上去更多一些。

火星财经:像BitTorrent这种呢?

李俊:我觉得这个协议早已被证明存在的价值,但能不能产生经济模型是另一回事。如何产生长效的模块价值,挑战其实很大。

“既要死磕技术,也要注重应用”

火星财经:在2018年以后,公链在发展路径上大致形成了两种,一种继续死磕技术,比如追求更高的TPS,另一种更多地去关注应用。您如何看待这个话题?本体偏向于哪种路线?

李俊:这两条路径并不矛盾。一个项目要成功的话,两条路线必须同时走,技术上不能为了追求技术而技术,单纯秀一个更高的TPS没有意义,而要看实际应用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并且能够更弹性、更快地进行工程化的支持跟实践,这是基础。所以,技术依然要为业务服务。

拓展业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区块链化应用,比如游戏、协议等,另一部分是对传统的实体行业进行改造,二者的推广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需要的基因也可能有所不同。

本体团队的基因更着重于对传统行业的应用进行区块链化,不一定要改造,也可能是重新设计,但可能不会占很大的体量,每一部分都更注重质量。

在社区部分,本体也有游戏等应用,虽然生命周期有些比较短,但还是激励大家来做更多的尝试。

总体来说,我们的核心团队会更聚焦在传统业务方面的探索。

火星财经:与其他公链项目相比,本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双token模型,即ONT用于主链业务价值流转,ONG用于链上交易和智能合约执行等。那么双token模型的优势有哪些?在实际运营中效果如何?

李俊:以以太坊为例,它最开始就使用Utility Token,这种token模型更多的考虑到了使用者和开发者,但其实一条公链的相关者还包括合作伙伴、投资者等等。在这种模型下,以太坊在高峰时可能有几百万美元的token消耗,但这跟其他的以太坊持有者没有任何关系,都跑到挖矿者那了。

由此可见,单token模型下的回馈不直接、不长效,而且考虑到价格平衡、未来扩展,不得不采用一种通胀模式,比如每年增发5%,或许更有利于开发者和使用者,但对现有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伤害很大。

在双token模型中,开发者和使用者采用燃料token,而主体token永不增发,还可以循环使用并反馈给token持有者,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根据生态的扩大直接获益,不用担心增发,而使用者也不用担心token贵到没法用,因为使用的是燃料token。

因此,双token模型很好地平衡了公链相关者的利益。

火星财经: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春节前这段时间,EOS和波场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做dApp,也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游戏、菠菜类dApp的生命周期很短,持续性很差,那么目前本体投入到dApp的力量有多少?除了dApp之外,还在拓展哪些应用?

李俊:我们真正开始拓展是在去年年底,此前在做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跟升级,目前本体主网有20多个dApp。

我们最主要的力量还是花在寻找不同行业的长效应用中,包括BD团队等都在跟传统行业的人谈各种各样的区块链项目。dApp方面,我们针对社区推出了开放的激励机制。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但核心团队会更聚焦在商业应用上,这不是一个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

火星财经:现在有哪些具体的项目?

李俊:比如帮复星集团做了针对所有业务的积分系统,下半年他们的积分用户会逐渐导流进来。此外,也在涉足数据交换、溯源、存证以及分布式内容服务等。

dApp方面,我们设计了激励模型,并跟以太坊一样收取gas。其他几家在不收取gas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实际的交易量,也很难达成一个长效机制,就算跑再多的dApp,最后也只是浪费存储资源。

“本体的基因更适合To B”

火星财经:本体在投资领域动作频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李俊:主要的逻辑还是为生态服务。这些项目都有一定的潜力,通过投资方式可以促使他们在本体上去探索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

投资业务是Global Capital团队独立运作,现在大约投了几十个项目。大部分项目如果要做dApp,都会在本体上进行孵化。

火星财经:去年在参加「火星公开课」时,您曾表示全球化是本体的核心战略,现在这个战略是否有改变?

李俊:没有改变。今年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加速,比如在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组建本地化团队,BD跟市场并重,直接接触当地的各种合作伙伴。

火星财经:如此一来,本体在国内的动作是不是偏小?

李俊:国内的动作其实不小,只是我们没有拿这些做宣传。比如跟复星、海尔等合作,并不适合拿到币圈做PR。做实体项目必然面临的问题是数量少、周期长,但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现在回看互联网的发展,2000年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最终的巨头其实就抓住了一两项最核心的业务,很少有巨头什么都做。

就目前而言,头部的几家公链很少有To B的基因。以太坊和EOS是非常去中心化的社区运作,而波场现在的重心在美国,偏向于社区化、娱乐化。横向比较下来,本体的基因更适合走To B这条路。当然,这面临的问题是走得会相对慢一些,需要持不断坚持和投入。

至于社群,我们会在宣传和扩展方面持续加强,但不是为了制造泡沫,而是保证未来真正孵化一些项目,对基础用户产生影响力。

火星财经:在梳理前十大币种市值变化时,我们发现中心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正得到市场的追捧,比如TRX、BNB,它们的市值跟前面的差距也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李俊: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理论,有一种方式是只要你的运行机制足够透明,其实没必要纠结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就算是去中心化的机制,如果要把生态做好,也需要一个或多个推手。

以太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社区有很多天才型人物,但一次技术升级用了两年都很难突破,因为缺乏一股或几股中心化的推力。所以,我觉得中心化在项目启动阶段是有必要的。

本体的运作机制可能比波场和BNB更中心化,我们肯定是一股很强的推力,而且会沿着明确的战略方向走,至少一两年内是这样的。

token持有上,本体团队占15%,分4年解锁,所有解锁地址都会公开。

交易所做公链有利有弊

火星财经:目前币安、火币、OKex等交易所也在纷纷布局公链,并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追捧,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李俊:这是很正常的,交易所有独特的流通优势,扩展业务很正常,就比如今日头条同时涉足金融、保险等,这是发展的趋势。

现在整个市场的交易属性和投资属性更重一点,建立在这上面的公链有存在的理由跟价值,因为大家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流通性。

下一阶段,在公链上实现真正长效性的应用,需要增加技术研究的投入,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涉及到搭建团队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家独大。

交易所来做公链的话,交易通道会更好,但短期内不会耐下心来跟一家家企业去谈,更多的会吸引一些现在比较热闹的游戏类dApp,这样就会降低EOS、波场等吸引力。

长期来看,大家要拼的是切入不同的实业,最后留在头部的公链都会专注于具体的行业方向,形成长效的机制。

火星财经:从目前来看,币安野心似乎更大一些,现在在做IEO,后期还可以基于币安链发行token,凭借独有的资源优势引起市场关注,这其实闯入了以太坊的地盘,因为以太坊此前最大的用例就是发币。您如何看待这对以太坊造成的挑战?

李俊:挑战100%存在,以太坊如何还延续此前的模式,是很难长久的。

交易所做公链有利有弊,优势很明显,但一些项目如果只在一个交易所的链上做,其他交易所短期内可能不会上线。对于项目而言,肯定希望上线所有的交易所,况且有选择的站队是很危险的事。

我是从传统金融交易所出来的,从交易系统的成熟度、对冲产品等层面看,现在的币圈交易所远没发展到传统交易所的形态。如果传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进场,现在的交易系统根本支撑不了。

交易所的风云突变依然存在,虽然现在有几大交易所,但护城河没有高到新入者无法进来,况且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牌照机制。如果绑定某一家交易所去做,一旦这家交易所有风吹草动,项目就会被牵连。对比之下,项目方在以太坊或本体上做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

另外,项目方的很多业务需要长期的技术支持,但公链不是交易所的主营业务,是否愿意为项目方开辟这条路还是未知数。

当然,项目方现在能够上币安交易,短期利益不错,但如果想做得更中立的话,需要思考是不是搭建在以太坊等公链上,可以同时上线各家交易所。

再换个角度来说,真正的巨头应用并不在乎币圈的这点流量,几大交易所没什么区别。所以,市场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恐怖,即使哪家真正垄断,也会有新一代的交易所去挑战。

火星财经:您预测市场由熊转牛的动力会是什么?哪些因素会把市场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轨道?

李俊:我觉得有三个因素:

第一,离不开整体金融的流动性。今年大家觉得流动性有点回暖,但我感觉更像回光返照,因为基本面的真正炸弹还没炸,后期可能还会有更大的爆炸性。

第二,真正探索出一些可被证明的实体应用新模型,一方面能够带来新用户,另一方面能够吸引传统投资者进场。

第三,从纯投资角度来讲,传统资本把数字资产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管比例有多大。

美国虽然已有一些机构在配置数字资产,但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没有对冲手段,缺乏结构性化的金融产品,二是审计和追溯法律体系都不完善,投资数字资产更多的像一种赌博。

火星财经:您觉得在下一轮牛市到来的时候,公链的竞争点是什么?

李俊:第一,谁能够把实体业务探索出来,到那时再去刷dApp的量没有太大意义;第二,保持市场影响力,比如能够进入用户数的出来的前十条公链。我觉得这两条是核心。当然,团队的稳定性等也很重要,毕竟很多项目崩溃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火星财经:据您预测,到今年12月31日,BTC的价格会是多少?

李俊:如果炸弹没炸的话,可能会在5000美元以上,因为马太效应在下半年会更明显,任何新进场的人没有那么多投资标的了,不像去年要面对几百个项目,还有几千份白皮书等着你。这类项目,大家不会看,更不敢买,除非那些运营两年还在持续发声的项目,大家才会配置一些。

当然,如果炸弹引爆,BTC跌破3000美元也有可能。

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若违规转载,火星财经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生成图片
8

发表评论

本体创始人李俊:公链市场不会被老大老二吃光,前10名都有一席之地

星期四 2019-04-25 19:45:48

国产公链本体近期动作频频:3月12日,宣布与全球8.12亿用户、月播放量5亿影视巨头MovieBloc重量级合作;3月27日,宣布与韩国顶尖寿险集团韩华生命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基于本体平台的线上区块链学院;4月19日,与全球最大的dApp市场数据和分发平台DappRadar达成合作……

作为新一代公有基础链项目和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本体是首个加入去中心化身份联盟(DIF)的中国区块链项目,其主网已于2018年6月30日上线。目前ONT市值约5.4亿美金,排名第20位。日前,火星财经专访了本体(ONT)创始人李俊。

本体创始人李俊:公链市场不会被老大老二吃光,前10名都有一席之地

谈及公链的竞争格局,李俊认为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但前两名全部把市场吃掉的难度很大,前10位会占很大的比例。

至于目前交易所纷纷布局公链,李俊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交易所具有独特的流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监管风险等。“长期来看,大家要拼的是切入不同的实业,最后留在头部的公链都会专注于具体的行业方向,形成长效的机制。”

核心观点如下:

1.公链下一阶段的重点做出更多长效性的应用,可能是dApp,也可能是协议。

2目前头部的几家公链很少有To B的基因。以太坊和EOS是非常去中心化的社区运作,而波场现在的重心在美国,偏向于社区化、娱乐化。

3.现在整个市场的交易属性和投资属性更重一点,建立在这上面的公链有存在的理由跟价值,因为大家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流通性。

4.从交易系统的成熟度、对冲产品等层面看,现在的币圈交易所远没发展到传统交易所的形态。

5.下一轮牛市到来时,公链的竞争在于谁能够把实体业务探索出来,并保持市场影响力。

以下为专访内容,由火星财经整理:

马太效应是必然趋势

火星财经:2018年曾被称作“公链元年”,结果赶上了市场不景气,大部分项目进展并不好,破发现象频现,因此有人说公链不会百花齐放,最后只会留下少数的几条。作为一线的从业者,您觉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俊:我们在2017年做本体时,包括本体在内的10个项目被列为“十大天王”,但其余9个要么死了,要么严重延期1年以上。做公链其实很有挑战性,不单是技术这一个环节,还涉及很多综合性问题。

我目前认为公链还是会有马太效应,但可能不只是留下几条,前10位可能会占很大比例,因为考虑到公链的容量等问题,前两名全部把市场吃掉的难度比较大,一般会是前10。

从现在的发展事实看,也慢慢趋向于这样。即便是从业人员,也很难数出第10名以后的区块链项目。市场慢慢向头部聚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火星财经:在排名前10的项目中,有的是历史形成的,其余则各有所长。您觉得哪些所长是这个世界需要的?

李俊:现在还在活跃的公链,各家都有自己一定的特色。现阶段,市场影响力、社区构建能力等占的比重会稍高一点。市场影响力包括知名度、dApp数量等等,但其实大部分dApp的生命周期都很短。这是一个历史阶段,必不可少。

下一阶段的重点可能是哪家能出现更多长效性的应用,可能是dApp,也可能是协议。它属于长期运营,可能超过一年以上,单款应用能达到50~100万用户。这可能是下一阶段评估公链的重要因素。

火星财经:您认为长效性的应用有可能在哪些领域或方向出现?

李俊:重要领域应该还是切到不同的各种应用行业当中,比如那些应用行业中已经被证明长效的东西,需要去中心化改造或提供新的服务,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部分。至于现在,比如公链上的游戏,生命周期还太短,市场行为看上去更多一些。

火星财经:像BitTorrent这种呢?

李俊:我觉得这个协议早已被证明存在的价值,但能不能产生经济模型是另一回事。如何产生长效的模块价值,挑战其实很大。

“既要死磕技术,也要注重应用”

火星财经:在2018年以后,公链在发展路径上大致形成了两种,一种继续死磕技术,比如追求更高的TPS,另一种更多地去关注应用。您如何看待这个话题?本体偏向于哪种路线?

李俊:这两条路径并不矛盾。一个项目要成功的话,两条路线必须同时走,技术上不能为了追求技术而技术,单纯秀一个更高的TPS没有意义,而要看实际应用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并且能够更弹性、更快地进行工程化的支持跟实践,这是基础。所以,技术依然要为业务服务。

拓展业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区块链化应用,比如游戏、协议等,另一部分是对传统的实体行业进行改造,二者的推广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需要的基因也可能有所不同。

本体团队的基因更着重于对传统行业的应用进行区块链化,不一定要改造,也可能是重新设计,但可能不会占很大的体量,每一部分都更注重质量。

在社区部分,本体也有游戏等应用,虽然生命周期有些比较短,但还是激励大家来做更多的尝试。

总体来说,我们的核心团队会更聚焦在传统业务方面的探索。

火星财经:与其他公链项目相比,本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双token模型,即ONT用于主链业务价值流转,ONG用于链上交易和智能合约执行等。那么双token模型的优势有哪些?在实际运营中效果如何?

李俊:以以太坊为例,它最开始就使用Utility Token,这种token模型更多的考虑到了使用者和开发者,但其实一条公链的相关者还包括合作伙伴、投资者等等。在这种模型下,以太坊在高峰时可能有几百万美元的token消耗,但这跟其他的以太坊持有者没有任何关系,都跑到挖矿者那了。

由此可见,单token模型下的回馈不直接、不长效,而且考虑到价格平衡、未来扩展,不得不采用一种通胀模式,比如每年增发5%,或许更有利于开发者和使用者,但对现有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伤害很大。

在双token模型中,开发者和使用者采用燃料token,而主体token永不增发,还可以循环使用并反馈给token持有者,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根据生态的扩大直接获益,不用担心增发,而使用者也不用担心token贵到没法用,因为使用的是燃料token。

因此,双token模型很好地平衡了公链相关者的利益。

火星财经: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春节前这段时间,EOS和波场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做dApp,也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游戏、菠菜类dApp的生命周期很短,持续性很差,那么目前本体投入到dApp的力量有多少?除了dApp之外,还在拓展哪些应用?

李俊:我们真正开始拓展是在去年年底,此前在做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跟升级,目前本体主网有20多个dApp。

我们最主要的力量还是花在寻找不同行业的长效应用中,包括BD团队等都在跟传统行业的人谈各种各样的区块链项目。dApp方面,我们针对社区推出了开放的激励机制。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但核心团队会更聚焦在商业应用上,这不是一个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

火星财经:现在有哪些具体的项目?

李俊:比如帮复星集团做了针对所有业务的积分系统,下半年他们的积分用户会逐渐导流进来。此外,也在涉足数据交换、溯源、存证以及分布式内容服务等。

dApp方面,我们设计了激励模型,并跟以太坊一样收取gas。其他几家在不收取gas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实际的交易量,也很难达成一个长效机制,就算跑再多的dApp,最后也只是浪费存储资源。

“本体的基因更适合To B”

火星财经:本体在投资领域动作频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李俊:主要的逻辑还是为生态服务。这些项目都有一定的潜力,通过投资方式可以促使他们在本体上去探索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

投资业务是Global Capital团队独立运作,现在大约投了几十个项目。大部分项目如果要做dApp,都会在本体上进行孵化。

火星财经:去年在参加「火星公开课」时,您曾表示全球化是本体的核心战略,现在这个战略是否有改变?

李俊:没有改变。今年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加速,比如在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组建本地化团队,BD跟市场并重,直接接触当地的各种合作伙伴。

火星财经:如此一来,本体在国内的动作是不是偏小?

李俊:国内的动作其实不小,只是我们没有拿这些做宣传。比如跟复星、海尔等合作,并不适合拿到币圈做PR。做实体项目必然面临的问题是数量少、周期长,但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现在回看互联网的发展,2000年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最终的巨头其实就抓住了一两项最核心的业务,很少有巨头什么都做。

就目前而言,头部的几家公链很少有To B的基因。以太坊和EOS是非常去中心化的社区运作,而波场现在的重心在美国,偏向于社区化、娱乐化。横向比较下来,本体的基因更适合走To B这条路。当然,这面临的问题是走得会相对慢一些,需要持不断坚持和投入。

至于社群,我们会在宣传和扩展方面持续加强,但不是为了制造泡沫,而是保证未来真正孵化一些项目,对基础用户产生影响力。

火星财经:在梳理前十大币种市值变化时,我们发现中心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正得到市场的追捧,比如TRX、BNB,它们的市值跟前面的差距也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李俊: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理论,有一种方式是只要你的运行机制足够透明,其实没必要纠结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就算是去中心化的机制,如果要把生态做好,也需要一个或多个推手。

以太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社区有很多天才型人物,但一次技术升级用了两年都很难突破,因为缺乏一股或几股中心化的推力。所以,我觉得中心化在项目启动阶段是有必要的。

本体的运作机制可能比波场和BNB更中心化,我们肯定是一股很强的推力,而且会沿着明确的战略方向走,至少一两年内是这样的。

token持有上,本体团队占15%,分4年解锁,所有解锁地址都会公开。

交易所做公链有利有弊

火星财经:目前币安、火币、OKex等交易所也在纷纷布局公链,并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追捧,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李俊:这是很正常的,交易所有独特的流通优势,扩展业务很正常,就比如今日头条同时涉足金融、保险等,这是发展的趋势。

现在整个市场的交易属性和投资属性更重一点,建立在这上面的公链有存在的理由跟价值,因为大家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流通性。

下一阶段,在公链上实现真正长效性的应用,需要增加技术研究的投入,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涉及到搭建团队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家独大。

交易所来做公链的话,交易通道会更好,但短期内不会耐下心来跟一家家企业去谈,更多的会吸引一些现在比较热闹的游戏类dApp,这样就会降低EOS、波场等吸引力。

长期来看,大家要拼的是切入不同的实业,最后留在头部的公链都会专注于具体的行业方向,形成长效的机制。

火星财经:从目前来看,币安野心似乎更大一些,现在在做IEO,后期还可以基于币安链发行token,凭借独有的资源优势引起市场关注,这其实闯入了以太坊的地盘,因为以太坊此前最大的用例就是发币。您如何看待这对以太坊造成的挑战?

李俊:挑战100%存在,以太坊如何还延续此前的模式,是很难长久的。

交易所做公链有利有弊,优势很明显,但一些项目如果只在一个交易所的链上做,其他交易所短期内可能不会上线。对于项目而言,肯定希望上线所有的交易所,况且有选择的站队是很危险的事。

我是从传统金融交易所出来的,从交易系统的成熟度、对冲产品等层面看,现在的币圈交易所远没发展到传统交易所的形态。如果传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进场,现在的交易系统根本支撑不了。

交易所的风云突变依然存在,虽然现在有几大交易所,但护城河没有高到新入者无法进来,况且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牌照机制。如果绑定某一家交易所去做,一旦这家交易所有风吹草动,项目就会被牵连。对比之下,项目方在以太坊或本体上做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

另外,项目方的很多业务需要长期的技术支持,但公链不是交易所的主营业务,是否愿意为项目方开辟这条路还是未知数。

当然,项目方现在能够上币安交易,短期利益不错,但如果想做得更中立的话,需要思考是不是搭建在以太坊等公链上,可以同时上线各家交易所。

再换个角度来说,真正的巨头应用并不在乎币圈的这点流量,几大交易所没什么区别。所以,市场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恐怖,即使哪家真正垄断,也会有新一代的交易所去挑战。

火星财经:您预测市场由熊转牛的动力会是什么?哪些因素会把市场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轨道?

李俊:我觉得有三个因素:

第一,离不开整体金融的流动性。今年大家觉得流动性有点回暖,但我感觉更像回光返照,因为基本面的真正炸弹还没炸,后期可能还会有更大的爆炸性。

第二,真正探索出一些可被证明的实体应用新模型,一方面能够带来新用户,另一方面能够吸引传统投资者进场。

第三,从纯投资角度来讲,传统资本把数字资产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管比例有多大。

美国虽然已有一些机构在配置数字资产,但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没有对冲手段,缺乏结构性化的金融产品,二是审计和追溯法律体系都不完善,投资数字资产更多的像一种赌博。

火星财经:您觉得在下一轮牛市到来的时候,公链的竞争点是什么?

李俊:第一,谁能够把实体业务探索出来,到那时再去刷dApp的量没有太大意义;第二,保持市场影响力,比如能够进入用户数的出来的前十条公链。我觉得这两条是核心。当然,团队的稳定性等也很重要,毕竟很多项目崩溃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火星财经:据您预测,到今年12月31日,BTC的价格会是多少?

李俊:如果炸弹没炸的话,可能会在5000美元以上,因为马太效应在下半年会更明显,任何新进场的人没有那么多投资标的了,不像去年要面对几百个项目,还有几千份白皮书等着你。这类项目,大家不会看,更不敢买,除非那些运营两年还在持续发声的项目,大家才会配置一些。

当然,如果炸弹引爆,BTC跌破3000美元也有可能。

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若违规转载,火星财经有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