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区块链其实不是区块链”,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密码共识机制”或“密码共识”。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2010年5月22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产生: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此后的这一天也被称为“比特币披萨日”;2010年7月16日,经过为期5天的10倍暴涨,比特币价格从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价格的剧烈波动,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崛起。

而后,比特币交易平台陆续建立,2011年2月9日,其价格首次达1美元。比特币与美元等价的消息被媒体大肆报道后引发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新用户大增;2011年4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关于比特币的文章,《福布斯》杂志关于“密码货币”的报道也相继问世。

国内,2013年5月3日,中国央视《经济半小时》比较客观的向中国观众第一次介绍比特币这个新生事物。至此,比特币开始为中国人所知,一大批爱好者、冒险家、技术极客开始研究和关注比特币,面对密码货币和密码网络这一全新的世界,他们无比的好奇。

这年的9月,在重庆工商大学授课的经济学教授——刘昌用,迎来了一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也通过媒体和小众网络圈子了解到比特币,迎来了它未来数年里将要研究和关注的新命题。作为长期研究经济学和货币发展史的学者,他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经过一番透彻的研究之后他开始以写文章的方式结合经济学和货币的观点去普及和推广比特币知识,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之中。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刘昌用——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知链创新科技创始人,ChainVC合伙人,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区块链资深科普学者,BCH早期推动者,巴比特、链得得、火星财经专栏作者,MTC、才链、YEX、Nuls、印链、豆匣等区块链项目顾问。

先知先觉的人很多,先知先行的人却很少,四年来坚持科普、办讲座也让刘昌用教授成为了业内知名的科普学者,本期比特家有幸邀请到刘昌用教授,让他带领我们一起回溯比特币的过去,展望区块链的未来!

比特家:刘教授您好,很感谢刘教授能够在授课之余接受比特家的采访。我们也知道刘昌用老师一直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授课、讲授经济学,也培养了许多经济方面的人才。那么刘教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面对这样一个新事物,您当时又有何感想?

刘昌用:我是在2013年的9月底开始接触比特币的,那时候还没有区块链这个说法,比特币正处在上一轮牛市的过程中,很多主流媒体正在报道这件事情,考虑到当时辞去了行政的职务,教学任务也不是很重,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我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货币是经济的枢纽,我以前所了解的货币只有实物货币、法币、黄金等等,面对比特币这样一种密码货币,我十分好奇,这种密码货币它到底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当我了解了它的原理后,便从经济学的角度做了初步的分析,感觉这种机制逻辑上讲得通,如果真能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未来的价值应该是非常大的。所以无论从好奇的角度、学术的角度,还是从个人投资的角度我都觉得我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比特家:我记得您是2014年开始在巴比特上面写比特币、区块链方面的文章,主要是以经济和货币的视角来进行科普,第一篇文章就是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去论述比特币是不是更好的货币,我本人前前后后也看了您的十几篇文章,直到今年我还能看见您在巴比特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那么,四年来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研究、笔耕不辍?

刘昌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觉得它很重要,我个人非常看好密码货币和区块链,觉得应该去研究它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动文明的进步。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比特币被套了。我2013年开始买比特币,也玩过期货、杠杆,亏损很大,不得不努力研究为什么,怎么办!

虽然我从事经济学研究这么多年,也能讲出很多理论的东西,但到了市场中你会发现,理论离现实很遥远。所以通过投资比特币,我认识到“理论不能只在书斋里做,还应该到现实中、到市场中去检验”。

总的来说,我的初心是认为它是一件对世界经济很重要的东西,有必要去参与、去推广。但是我并不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万能的,只有某些中心化的经济活动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提高效率,还有很多活动仍然适合于中心化的组织模式,不能把区块链强加上去。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比特家正在采访刘昌用教授

比特家:刘教授早期作为BTC的科普学者,后来转而支持BCH;支持区块扩容,反对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能不能说说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刘昌用:早期我们进入这个圈子就是认为密码货币系统能够解决当前法币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通货膨胀问题,跨国界不可信任所造成的汇兑风险,以及运行和验证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等等。如果用比特币类似的密码货币来取代目前的法币系统的话,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提高很多。

中本聪一开始提出的论文就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绝大多数早期支持者也都认为我们是在推动一种更好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我也是基于这个信念,才支持了后来的BCH的。

2009年比特币每个区块的大小是限制在32M的,考虑到当时的硬盘、网络条件,为了防止垃圾交易堵塞系统,中本聪把区块的最大限制缩减到1M,认为需要的时候再扩大就可以了。2015年末的1M的区块已经快要填满了,多数区块上存储的交易数据已接近70%了,按照增速能够预期再有半年时间就会填满。多数人认为,是时候扩大容量限制了,因为越多人使用的货币,才会是更好的货币。1M不够用,扩大到到2M、4M或者8M就好了。

就在大家都认为需要扩容的时候,核心开发者们却越来越明确地反对直接扩大区块容量,不同意扩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了抗政府审查。这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不少人认为比特币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抗审查,他们理想的目标是整个系统(全节点)装在兜里就能带走,比如安装在一个树莓派上。如果把1M的区块容量扩大以后,能够运行全节点的人就少了,就会中心化,容易被审查或控制。

二是涉及到利益问题,一开始比特币的开发者主要是一些爱好者和极客,他们无报酬地为整个系统做贡献,但是由于比特币的价值越来越高,掺杂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几个核心开发者们受雇的blockstream公司正在尝试开发侧链和闪电网络,试图控制主链容量,将更多交易挤到闪电网络和侧链上去,在那里更容易实现自身利益。

2016年7月份1M的区块终于被堵满了,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都确认不了;而且交易费也越来越惊人,拥堵时交易费达到了好几百块钱,还要给矿池交一笔高昂的“加速费”才会优先打包你的转账和交易。而实际上,当前的存储和网络超过2009年10倍以上,将区块扩大到8M完全没有问题,拥堵和高手续费不应该出现。好不容易等来密码货币的新一轮牛市,扩大市场才是最紧迫的任务。

最终,核心开发者和社区主导者们阻止了扩容。我们这些坚决支持扩容的比特币支持者,秉承去中心化的精神分叉出了比特币现金BCH,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没有直接扩容的比特币BTC在这轮牛市中,因为拥堵和高手续费,市场份额从90%以上下滑到现在的40%以下,失去了成为世界货币的绝对市场优势。

比特家:刘教授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经济也研究了很多年了,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甚至是政治经济、货币经济等也都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那我们就追根溯源的问一问,从您个人的角度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当前火热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次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刘昌用:构成比特币和区块链底层技术各项具体技术其实早就存在了,现在的兴起是由于法币体系的问题积累所致。

法币是无抵押的国家货币,从二战以后在全球范围大规模推广,确实也解决了黄金本位的很多弊端,尤其解决了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加速紧缩问题,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由于法币无抵押和不受自然限制,政府遇到困难,更愿意用增发货币这种简单、速效的方式来解决,而难以深入解决经济萧条的真正症结。日积月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风险累积得越来越大。

其实,很早就有人认识到法币体系积累的问题,哈耶克提出了货币的非国家化解决方案,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目标货币政策的解决方案,等等。但在非经济学领域,借助于密码学技术进行的另一种尝试也在进行,经过一些人失败的尝试,终于中本聪提出了后来被证明可行的密码货币方案——比特币。所以说,密码货币的兴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法币问题积累的产物,很可能会拯救世界经济。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比特家正在采访刘昌用教授

比特家:您最近的文章和演讲对“区块链”这个概念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区块链其实不是区块链”这个看似荒谬的判断,为什么呢?您认为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应该叫什么?

刘昌用:这确实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区块链确实也是自下而上摸索出来的新事物。在16年之前,整个学术界、政府以及主流媒体都不关注和看好它,专业人士参与很少,导致它的许多概念提出来时没有经过严谨的推敲。

区块链这个词其实涵盖不了它试图表达的东西,它只是比特币所应用到的诸多种技术之一。区块指的是一组数据,通过哈希把区块连接在一起成为区块链,这是一个具体组织数据的方法。而我们经常使用的对的定义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密码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实这是一个挺尴尬的定义,区块链本身是把数据组织起来的技术,在这个定义中提到4项技术,竟然没有“区块链”,当然,如果包含“区块链”也很别扭,等于说区块链由区块链实现。

实际上,这一系列技术实现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共识,即通过简单的民主投票方式取代中心化的决策模式。而这种分布式共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来,依赖于非对称密码技术,它让人们在相距遥远、互不信任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授权表决。因此,这套新机制的核心是密码学技术实现的分布式共识,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密码共识机制”或“密码共识”,而不是区块链。我们发起“知密大学”也是想帮助大家认知密码共识机制,以及由此构建的密码经济。

比特家:近几年我们国家,从上到下也一直提倡“互联网+”这个概念,现在又掀起了“区块链+”的浪潮,比如说“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商务”、“区块链+供应链”、“区块链+物流”等等......按照您对区块链的理解,区块链真的能加一切吗?

刘昌用:区块链其实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可以加一切经济活动的,但并不能保证加了之后,一定会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它的特征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组织问题。

很多场景天然就不适用区块链来组织的,比如家庭这样的小规模的经济活动。即使有很多场景可能适合它来解决,但是解决的方法和模式不是一两天就能想得出来的,需要通过市场不断地检验,这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比特家:刘教授您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对于经济学和货币您可以说是专业人士,当时您在总结2014年的比特币生活时也提到:2014年您的比特币生活是愉快的,虽然失去了法币,但收获了比特币,还有自由;您曾经也在比特币购物网站上花式购物,寻找自由快感。然而奥派经济学推崇的也是人性的自由、鼓励自由竞争,那么我们问一个题外的问题、刘教授您是如何看待奥派经济学?奥派经济学和区块链、数字货币有没有潜在的联系?

刘昌用:我和奥派、比特币和区块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崇尚自由,我相信现在没有几个人不崇尚自由,可能在形式、手段、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我比较认同奥派的观点,但我不是一个奥派学者。刚才我说过,法币比金本位是一个进步,这是奥派所反对的。

在奥派里面,我更倾向于门格尔和哈耶克,他们尽管在奥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现在流行的奥派更加理性主义一些,他们更认同米塞斯和罗斯巴德。相对而言,门格尔和哈耶克对待政府和一些中心化的东西的时候会更加务实一些。其实,奥派也并不都支持密码货币,在支持密码货币的奥派里面,也有不同的路线,比如,有些支持比特币BTC,另一些支持BCH,还有一些支持匿名币。

我认为主义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法币和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的那个时期是合理的,只是现在密码共识机制的出现,让我们有条件实现更好的货币体系和更大的自由了。

比特家:1976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其《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在一般产品与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那么您认为目前的数字货币兴起是否是私人部门对哈耶克提倡的“货币领域的自由竞争”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假定未来比特币或者其他某个数字货币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货币,当人们发现这些数字货币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会不会又转而重新回到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刘昌用:我认为,目前密码货币是要比法币系统有优势的,但货币体系太重要、太庞大了,新的货币是很难跟庞大的既有货币体系竞争存活下来的。既然比特币已经存活了近10年,并且不断壮大,说明密码共识机制在构建货币体系上是有优势的,这也是央行试验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因。

不过,密码货币并不是哈耶克设想的私人竞争货币。哈耶克设想的是基于私人信用发行竞争货币,由市场优胜劣汰。而比特币不是基于信用的,而是基于密码学技术不依赖于个人信用,以哈耶克没想到的方式实现了货币的非国家化!

现在不能说比特币一定会成为世界货币了,因为比特币社区更强调它是一个储值资产,而非支付媒介,它的市值也已经跌到密码货币总市值的40%以下,失去了绝对优势。但是,密码货币(也可能是央行密码货币)取代法币应该是必然的。

如果一种密码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会对世界经济,甚至世界和平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因为它会加深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加强全世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减少国际冲突。当然,这不是货币形态的终结。密码货币系统也有它的局限和问题,会在它的运行中不断显现,会有新的货币形态取代它,但肯定不是走法币的老路。而且,这也是很长期的事情了,凯恩斯说过“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比特家:那么刘教授,您个人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最后能不能谈谈您对未来重庆本土区块链经济的看法?

刘昌用:我从去年的10月份就已经开始出来创业,现在的重点是做区块链培训,从13年开始写文章、做视频,也做了很多场演讲,这是我比较擅长的。培训业务的开展也会跟国内多个城市有经验的企业合作,主要针对企业家、就业者、投资者和开发者进行相关的培训。近期完成了一本区块链理论与实践的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大概会在8月份出版。

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参与了一些区块链企业和项目,比如BCH、ChainVC、才链、陨石财经、MTC等,对重庆的印链、SilkChain、钛星科技、豆匣等企业或项目也比较熟悉,也会接触更多区块链企业。我认为只是研究和宣讲是不够的,要深度参与到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推动密码经济的发展。

比特家:好的,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比特家的采访,也请大家持续关注由比特家出品的《走进重庆区块链》系列专题采访。

区块链(Blockchain)这一概念于 2008 年在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到今年201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间比特币的价格水涨船高,区块链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和认知的阶段,我们不能忽视先行者们所做的贡献和铺垫,比特家正是追随他们的脚步,为用户带去最实时的区块链资讯、科普区块链知识、评测区块链项目,努力推动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专栏作者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星期二 2018-08-07 17:46:04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2010年5月22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产生: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此后的这一天也被称为“比特币披萨日”;2010年7月16日,经过为期5天的10倍暴涨,比特币价格从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价格的剧烈波动,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崛起。

而后,比特币交易平台陆续建立,2011年2月9日,其价格首次达1美元。比特币与美元等价的消息被媒体大肆报道后引发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新用户大增;2011年4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关于比特币的文章,《福布斯》杂志关于“密码货币”的报道也相继问世。

国内,2013年5月3日,中国央视《经济半小时》比较客观的向中国观众第一次介绍比特币这个新生事物。至此,比特币开始为中国人所知,一大批爱好者、冒险家、技术极客开始研究和关注比特币,面对密码货币和密码网络这一全新的世界,他们无比的好奇。

这年的9月,在重庆工商大学授课的经济学教授——刘昌用,迎来了一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也通过媒体和小众网络圈子了解到比特币,迎来了它未来数年里将要研究和关注的新命题。作为长期研究经济学和货币发展史的学者,他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经过一番透彻的研究之后他开始以写文章的方式结合经济学和货币的观点去普及和推广比特币知识,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之中。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刘昌用——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知链创新科技创始人,ChainVC合伙人,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区块链资深科普学者,BCH早期推动者,巴比特、链得得、火星财经专栏作者,MTC、才链、YEX、Nuls、印链、豆匣等区块链项目顾问。

先知先觉的人很多,先知先行的人却很少,四年来坚持科普、办讲座也让刘昌用教授成为了业内知名的科普学者,本期比特家有幸邀请到刘昌用教授,让他带领我们一起回溯比特币的过去,展望区块链的未来!

比特家:刘教授您好,很感谢刘教授能够在授课之余接受比特家的采访。我们也知道刘昌用老师一直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授课、讲授经济学,也培养了许多经济方面的人才。那么刘教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面对这样一个新事物,您当时又有何感想?

刘昌用:我是在2013年的9月底开始接触比特币的,那时候还没有区块链这个说法,比特币正处在上一轮牛市的过程中,很多主流媒体正在报道这件事情,考虑到当时辞去了行政的职务,教学任务也不是很重,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我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货币是经济的枢纽,我以前所了解的货币只有实物货币、法币、黄金等等,面对比特币这样一种密码货币,我十分好奇,这种密码货币它到底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当我了解了它的原理后,便从经济学的角度做了初步的分析,感觉这种机制逻辑上讲得通,如果真能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未来的价值应该是非常大的。所以无论从好奇的角度、学术的角度,还是从个人投资的角度我都觉得我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比特家:我记得您是2014年开始在巴比特上面写比特币、区块链方面的文章,主要是以经济和货币的视角来进行科普,第一篇文章就是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去论述比特币是不是更好的货币,我本人前前后后也看了您的十几篇文章,直到今年我还能看见您在巴比特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那么,四年来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研究、笔耕不辍?

刘昌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觉得它很重要,我个人非常看好密码货币和区块链,觉得应该去研究它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动文明的进步。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比特币被套了。我2013年开始买比特币,也玩过期货、杠杆,亏损很大,不得不努力研究为什么,怎么办!

虽然我从事经济学研究这么多年,也能讲出很多理论的东西,但到了市场中你会发现,理论离现实很遥远。所以通过投资比特币,我认识到“理论不能只在书斋里做,还应该到现实中、到市场中去检验”。

总的来说,我的初心是认为它是一件对世界经济很重要的东西,有必要去参与、去推广。但是我并不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万能的,只有某些中心化的经济活动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提高效率,还有很多活动仍然适合于中心化的组织模式,不能把区块链强加上去。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比特家正在采访刘昌用教授

比特家:刘教授早期作为BTC的科普学者,后来转而支持BCH;支持区块扩容,反对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能不能说说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刘昌用:早期我们进入这个圈子就是认为密码货币系统能够解决当前法币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通货膨胀问题,跨国界不可信任所造成的汇兑风险,以及运行和验证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等等。如果用比特币类似的密码货币来取代目前的法币系统的话,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提高很多。

中本聪一开始提出的论文就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绝大多数早期支持者也都认为我们是在推动一种更好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我也是基于这个信念,才支持了后来的BCH的。

2009年比特币每个区块的大小是限制在32M的,考虑到当时的硬盘、网络条件,为了防止垃圾交易堵塞系统,中本聪把区块的最大限制缩减到1M,认为需要的时候再扩大就可以了。2015年末的1M的区块已经快要填满了,多数区块上存储的交易数据已接近70%了,按照增速能够预期再有半年时间就会填满。多数人认为,是时候扩大容量限制了,因为越多人使用的货币,才会是更好的货币。1M不够用,扩大到到2M、4M或者8M就好了。

就在大家都认为需要扩容的时候,核心开发者们却越来越明确地反对直接扩大区块容量,不同意扩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了抗政府审查。这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不少人认为比特币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抗审查,他们理想的目标是整个系统(全节点)装在兜里就能带走,比如安装在一个树莓派上。如果把1M的区块容量扩大以后,能够运行全节点的人就少了,就会中心化,容易被审查或控制。

二是涉及到利益问题,一开始比特币的开发者主要是一些爱好者和极客,他们无报酬地为整个系统做贡献,但是由于比特币的价值越来越高,掺杂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几个核心开发者们受雇的blockstream公司正在尝试开发侧链和闪电网络,试图控制主链容量,将更多交易挤到闪电网络和侧链上去,在那里更容易实现自身利益。

2016年7月份1M的区块终于被堵满了,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都确认不了;而且交易费也越来越惊人,拥堵时交易费达到了好几百块钱,还要给矿池交一笔高昂的“加速费”才会优先打包你的转账和交易。而实际上,当前的存储和网络超过2009年10倍以上,将区块扩大到8M完全没有问题,拥堵和高手续费不应该出现。好不容易等来密码货币的新一轮牛市,扩大市场才是最紧迫的任务。

最终,核心开发者和社区主导者们阻止了扩容。我们这些坚决支持扩容的比特币支持者,秉承去中心化的精神分叉出了比特币现金BCH,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没有直接扩容的比特币BTC在这轮牛市中,因为拥堵和高手续费,市场份额从90%以上下滑到现在的40%以下,失去了成为世界货币的绝对市场优势。

比特家:刘教授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经济也研究了很多年了,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甚至是政治经济、货币经济等也都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那我们就追根溯源的问一问,从您个人的角度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当前火热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次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刘昌用:构成比特币和区块链底层技术各项具体技术其实早就存在了,现在的兴起是由于法币体系的问题积累所致。

法币是无抵押的国家货币,从二战以后在全球范围大规模推广,确实也解决了黄金本位的很多弊端,尤其解决了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加速紧缩问题,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由于法币无抵押和不受自然限制,政府遇到困难,更愿意用增发货币这种简单、速效的方式来解决,而难以深入解决经济萧条的真正症结。日积月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风险累积得越来越大。

其实,很早就有人认识到法币体系积累的问题,哈耶克提出了货币的非国家化解决方案,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目标货币政策的解决方案,等等。但在非经济学领域,借助于密码学技术进行的另一种尝试也在进行,经过一些人失败的尝试,终于中本聪提出了后来被证明可行的密码货币方案——比特币。所以说,密码货币的兴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法币问题积累的产物,很可能会拯救世界经济。

刘昌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密码共识

比特家正在采访刘昌用教授

比特家:您最近的文章和演讲对“区块链”这个概念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区块链其实不是区块链”这个看似荒谬的判断,为什么呢?您认为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应该叫什么?

刘昌用:这确实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区块链确实也是自下而上摸索出来的新事物。在16年之前,整个学术界、政府以及主流媒体都不关注和看好它,专业人士参与很少,导致它的许多概念提出来时没有经过严谨的推敲。

区块链这个词其实涵盖不了它试图表达的东西,它只是比特币所应用到的诸多种技术之一。区块指的是一组数据,通过哈希把区块连接在一起成为区块链,这是一个具体组织数据的方法。而我们经常使用的对的定义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密码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实这是一个挺尴尬的定义,区块链本身是把数据组织起来的技术,在这个定义中提到4项技术,竟然没有“区块链”,当然,如果包含“区块链”也很别扭,等于说区块链由区块链实现。

实际上,这一系列技术实现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共识,即通过简单的民主投票方式取代中心化的决策模式。而这种分布式共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来,依赖于非对称密码技术,它让人们在相距遥远、互不信任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授权表决。因此,这套新机制的核心是密码学技术实现的分布式共识,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密码共识机制”或“密码共识”,而不是区块链。我们发起“知密大学”也是想帮助大家认知密码共识机制,以及由此构建的密码经济。

比特家:近几年我们国家,从上到下也一直提倡“互联网+”这个概念,现在又掀起了“区块链+”的浪潮,比如说“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商务”、“区块链+供应链”、“区块链+物流”等等......按照您对区块链的理解,区块链真的能加一切吗?

刘昌用:区块链其实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可以加一切经济活动的,但并不能保证加了之后,一定会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它的特征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组织问题。

很多场景天然就不适用区块链来组织的,比如家庭这样的小规模的经济活动。即使有很多场景可能适合它来解决,但是解决的方法和模式不是一两天就能想得出来的,需要通过市场不断地检验,这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比特家:刘教授您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对于经济学和货币您可以说是专业人士,当时您在总结2014年的比特币生活时也提到:2014年您的比特币生活是愉快的,虽然失去了法币,但收获了比特币,还有自由;您曾经也在比特币购物网站上花式购物,寻找自由快感。然而奥派经济学推崇的也是人性的自由、鼓励自由竞争,那么我们问一个题外的问题、刘教授您是如何看待奥派经济学?奥派经济学和区块链、数字货币有没有潜在的联系?

刘昌用:我和奥派、比特币和区块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崇尚自由,我相信现在没有几个人不崇尚自由,可能在形式、手段、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我比较认同奥派的观点,但我不是一个奥派学者。刚才我说过,法币比金本位是一个进步,这是奥派所反对的。

在奥派里面,我更倾向于门格尔和哈耶克,他们尽管在奥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现在流行的奥派更加理性主义一些,他们更认同米塞斯和罗斯巴德。相对而言,门格尔和哈耶克对待政府和一些中心化的东西的时候会更加务实一些。其实,奥派也并不都支持密码货币,在支持密码货币的奥派里面,也有不同的路线,比如,有些支持比特币BTC,另一些支持BCH,还有一些支持匿名币。

我认为主义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法币和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的那个时期是合理的,只是现在密码共识机制的出现,让我们有条件实现更好的货币体系和更大的自由了。

比特家:1976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其《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在一般产品与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那么您认为目前的数字货币兴起是否是私人部门对哈耶克提倡的“货币领域的自由竞争”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假定未来比特币或者其他某个数字货币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货币,当人们发现这些数字货币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会不会又转而重新回到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刘昌用:我认为,目前密码货币是要比法币系统有优势的,但货币体系太重要、太庞大了,新的货币是很难跟庞大的既有货币体系竞争存活下来的。既然比特币已经存活了近10年,并且不断壮大,说明密码共识机制在构建货币体系上是有优势的,这也是央行试验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因。

不过,密码货币并不是哈耶克设想的私人竞争货币。哈耶克设想的是基于私人信用发行竞争货币,由市场优胜劣汰。而比特币不是基于信用的,而是基于密码学技术不依赖于个人信用,以哈耶克没想到的方式实现了货币的非国家化!

现在不能说比特币一定会成为世界货币了,因为比特币社区更强调它是一个储值资产,而非支付媒介,它的市值也已经跌到密码货币总市值的40%以下,失去了绝对优势。但是,密码货币(也可能是央行密码货币)取代法币应该是必然的。

如果一种密码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会对世界经济,甚至世界和平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因为它会加深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加强全世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减少国际冲突。当然,这不是货币形态的终结。密码货币系统也有它的局限和问题,会在它的运行中不断显现,会有新的货币形态取代它,但肯定不是走法币的老路。而且,这也是很长期的事情了,凯恩斯说过“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比特家:那么刘教授,您个人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最后能不能谈谈您对未来重庆本土区块链经济的看法?

刘昌用:我从去年的10月份就已经开始出来创业,现在的重点是做区块链培训,从13年开始写文章、做视频,也做了很多场演讲,这是我比较擅长的。培训业务的开展也会跟国内多个城市有经验的企业合作,主要针对企业家、就业者、投资者和开发者进行相关的培训。近期完成了一本区块链理论与实践的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大概会在8月份出版。

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参与了一些区块链企业和项目,比如BCH、ChainVC、才链、陨石财经、MTC等,对重庆的印链、SilkChain、钛星科技、豆匣等企业或项目也比较熟悉,也会接触更多区块链企业。我认为只是研究和宣讲是不够的,要深度参与到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推动密码经济的发展。

比特家:好的,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比特家的采访,也请大家持续关注由比特家出品的《走进重庆区块链》系列专题采访。

区块链(Blockchain)这一概念于 2008 年在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到今年201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间比特币的价格水涨船高,区块链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和认知的阶段,我们不能忽视先行者们所做的贡献和铺垫,比特家正是追随他们的脚步,为用户带去最实时的区块链资讯、科普区块链知识、评测区块链项目,努力推动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专栏作者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