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洋:区块链必将呈现更多“杀手级”应用
徐海洋|京杭区块链 CEO
作为前百度首席架构师,开发百度网页搜索引擎的主要成员之一。我多次说过,区块链可以颠覆 BAT。
1.为什么区块链可能会颠覆 BAT?
BAT 是互联网时代的王牌,本身也颠覆了前人:百度颠覆了我们之前查找信息,传递信息的方式,淘宝、阿里颠覆了商品在社会中流通的方式;腾讯也一样,颠覆了我们之前电话、电报等的通讯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
BAT 已经在互联网的范畴下做到了极致了,简单来讲:百度已经是一款做到很极致的搜索引擎,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无论信息在什么地方,由谁发布,只要你有网络,你就可以进行搜索,非常便利。想在互联网的领域里颠覆 BAT,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已经做到了极致,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顶峰。
那百度已经非常完美了么?事实却并非如此。譬如百度关于医疗等内容的广告,这些竞价排名广告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阿里、淘宝、腾讯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个段子说:“阿里是什么?没有中间商,我来赚差价”。这句话实质就是说,阿里垄断了交易双方的联系。
为什么说区块链会进一步颠覆BAT呢?主要的点是因为去中心化的方式。如果将搜索、社交、电商更扁平化,用区块链把信息与用户、用户与用户、商品与用户紧密联系起来。用区块链消融掉所谓的中心节点,就必然能能颠覆BAT的垄断。
这是必然的,否则区块链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做区块链了。
垄断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关系的不合理,垄断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某人拥有了整体的优势之后,他仍然不会丧失他的边际优势。”最典型的就是 BAT ,因为过往做得很好,积攒了很多的流量、数据与品牌效应。但在边际上没有做到最优化的服务,没有把社会生产效率做到最优,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谋私利”。
所以中心化某种程度上是垄断的原因,去中心化之后一定是可以颠覆垄断的。
2.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这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我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对等的,安全的,数据处理网络。
区块链有几个要素,首先是一个网络,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区块链;再次是一个安全的数据处理网络,用了很多密码学、分布式技术保证数据不可被篡改;同时是一个点对点的分布式技术。
无论是微信、淘宝,本质上都会存在一个中心。然而区块链没有这样的中心。拿下载来说,过去我们是找到一个服务器,在里面下载我们需要的内容。而对于 P2P 来说,我们需要下载的数据都存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之中,用户既是服务者,又是消费者。可以说没有服务器,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服务器,这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
互联网本质是传递信息,而区块链则是价值传递网络,弥补了互联网只能传递信息的不足,由过去的单一传递信息,升级为如今的价值传递。
区块链是一个点对点的价值传递网络,是不存在管理者的。或者说所有人都是管理员,所有人都是服务器。至于监管方面,所有人都在互相监管,不存在一个中心的监管者。
以后主要是三项技术,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又同时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相结合。
物联网是联系数字世界与原始世界的纽带。比如一个摄像头,它的作用就是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摄录下来,以数据的形式放在数字世界之中。所以本质上,物联网是在不停地采集数据,收集数据。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关系的组织工具。把各种节点,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合理组织起来。因此物联网收集了数据之后,区块链可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数据组织起来,有天然的可结合的地方。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以后的每个设备都联通着网络,都有着自己的控制任务,那么这些设备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交互。
未来,一个房间里家具的互动可以通过几个指令来解决,一旦与外部进行交互,就必然涉及到价值的交互。举个例子,冰箱怎么与超市进行互动呢?仅仅通过信息传递就能解决采购问题么?因此这就需要区块链来解决价值传递的这一问题,区块链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将信息与价值能过做到最佳的传递工具。
人工智能AI与区块链如何结合?AI包括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机器人都是一个节点,而且这些节点都是一个区块,把这些节点连起来,让他们为网络里做贡献。AI更多是生产力,之间没有交互。区块链让他们有交互、协作、流转、重新分配。以后类似机器人都会上区块链,因为它们之间数据的交换、价值的交换,没有区块链是做不下去的。如果用中心化的方式控制,非常容易被黑掉。
IOT物联网是一个生产资料工具,人工智能AI就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区块链是一个生产关系工具。
它们在搜集数据,再把原子社会映射到数字社会里,空调、冰箱、微波炉其实都在搜集数据。从原子社会把数据采集进来放到区块链里,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传递、分配、交换、处理。处理完之后可能再映射回去,在数字社会里的生产资料就是数据。
有了区块链后,数字社会里的数据是完全被私有和确权的,权利就可以转让。和过去土地与房产一样,原来分配房子,只是让你们住的,后来有房产证、土地证,明确了归属,就可以流转,前提就是私有化。数据也一样,如果都是大家的,就没有动力去激励人们创造了。反而是通过私有化,集体才能受益,因为它很快就会流转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
联盟链的价值肯定是有的,为银行、保险公司或者给全国连锁企业,做分布式、去中心的应用,这个价值没有那么大。还是把区块链当成了一个生产力的工具。我们更应该去做公链,应该参与到这个巨大的关系变革里去。一定要想明白,区块链在根上就是一个生产关系工具。
3.区块链必将呈现更多“杀手级”应用
在我看来第一款杀手级应用就是比特币,大家现在对于比特币有很多的认知。仿若大家通过区块链创造了一种数字货币。而未来区块链也必将呈现更多的杀手级应用。
比如在金融方面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应用呈现出来,包括现在的 ICO,虽然有很多乱象、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很有颠覆性、具有强影响力的应用。
另一个方面就是和物联网的巨大结合,必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未来的每一个设备、家庭、汽车都会成为网络的一个节点,而区块链恰好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去组织他们的关系。
像互联网一样,从货币到金融到社会,会是一个逐渐扩大的领域,他总有一天会方方面面都颠覆,他是一个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既然任何行业都有生产关系,那么区块链就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去。
区块链软件技术当前有三个维度,就是货币区块链、金融区块链和商业区块链。
开始比特币最明显,但它还要分叉,还有人想要做得更好,其实就是想做货币、数字黄金。这个之后,就希望可以在金融上做得更多,比如数字证券、数字债权等等。各种各样的Token,改变的都是金融方面的事情。
还有一个更大的,不一定非得是货币或者Token,还可以是任意的数据,都能通过链来传递。现在的传递是把一张图片、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发给你,但原本并不会消失。而商业的区块链、数据的区块链是如果我把拥有的数据发出去后,原本就彻底没有了。类似钱的概念,最后在商业里的数据一定是这样传递的。
像马云反复讲现在是DT社会,Data Technology,而不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因为数据非常重要。一切商业都是围绕数据在转,蚂蚁金服纯粹就是因为有支付宝的数据就变成了银行,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分析就可以做出很多东西。
但是互联网现在玩得还是比较粗糙,大家都去抢数据、抢入口。有了数据之后,就封闭起来,这不合理,更好的方式是我们都拥有数据,然后和房子一样,可以合理配置和买卖。流转开启后,商业效率就会提高,经济系统也会运转起来。
区块链商业化的速度快。在过去的技术革命中,金融领域一般发生在最后。而区块链则是一开始便从金融领域出发,与钱挂钩后,影响迅速扩大。
在区块链之前,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最大,它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彻底扁平化了,实际上已经做到了有一半是生产力工具、一半是生产关系的工具。而区块链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生产关系工具。当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就会对社会产生极大冲击,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4.区块链1.0和2.0阶段的问题
区块链目前的状态很像20多年前的互联网,很多基础设施还非常简陋,不是非常完善。目前大家想的比做得多,做的还是太少,很多事情还处于一个概念、理想的雏形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投入做基础的技术工作。
比特币是“区块链1.0”,以太坊是“区块链2.0”,区块链1.0和2.0问题其实蛮多,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第一是性能问题:比特币基本只能每秒交易7~8次,以太坊也有同样的性能缺陷。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 tps 的问题,我觉得既是技术造成的,也是商业模式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技术方面,在一个 P2P 的对等网络,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如果要更新的话,他肯定没有中心节点中心模式的,因此这也决定了他没有 C/S(Client Server)的性能好。 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和技术是有关系的。但是有一点要明确,无论是比特币或者是以太坊,它的本质都不是为了解决技术方面问题的。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建立共识,创造信任的机器。这是中心化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他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有 C/S(Client Server)那样的模式快。因此可以说这既是技术造成的,也是他的商业模式造成的。
第二则是功能问题,目前的功能比较单一。目前比特币没有其他的金融、债券、凭证或是其他的数据。以太坊虽然比这个功能多了一些,但整体来讲还是不够,仍有部分功能欠缺。
第三,就是大家很感兴趣的智能合约部分,目前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还比较简单比较原始,比如时间的支持不够,编写也很麻烦。但现在去谈智能合约的副作用同样为时过早,智能合约做得还远远不够。现阶段应该把智能合约做得更好,用得更多。未来链上面有资产、合约和规则,在现实社会当中如果不按照现实规则行事,不一定会受到惩罚和制约。解决纠纷可能直接发生在数字社会里,因为会更简单、容易、执行成本低。智能合约一定会逐步完善,数字社会也会越来越大,到时数字资产会占整个资产的绝大部分比重,原子资产只是占很小比重。
从整个行业来说,大家都不完善,功能比较弱,所以这个阶段讲它的问题没有意义。我们只能相对来说,每个操作系统、每个链之间是怎样的状态,短时间之内,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我现在更多关注这两个方向:
一个就是现有的公链,底下还得有一些更基础的设施,比如说存储、通讯、分布计算还没有做到完善。公链、基础链下面还可以有更基础的链,一起来支持这些一般的公链。另一个就是说每一条链的生态搭建也不充分。一条公链,应该尽量去把生态做得很好,而不只是说搞一个游戏币到链上去发,Token转来转去。公链最好是有繁荣的生态,最典型的就是以太坊。
很多人说比特币是1.0,以太坊是2.0,3.0则是我们目前很多人前进的一个方向。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 EOS 等项目都是以3.0为目标,来填补基础设施的不足。
5.区块链3.0突破的方向在哪里?
2018年初刚刚成立的京杭区块链定位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突破,做区块链3.0。
我们定位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应用开发平台,希望能改善区块链存在的技术缺陷,比如交易容量低、智能合约原始、应用开发困难、公链之间缺乏交互接口等。在此基础上也可能与具体行业结合,做行业链。
所以京杭区块链的定位是技术平台,而不是技术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更像是传统的提法,我们是在做一个生态的事情。我们提供基础的链、支持,投入Token、资源,提供工程师、教学,来帮助、孵化其他团队落地到具体行业。整体上是一个生态,局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自主权。
通过这种方式,更合理地做教育、孵化、支持和技术提供,而不是做成技术团队外包,这种置身事外的传统方式。而是提供平台孵化器去帮助、培训和教育有潜力的项目。更直接的方式是孵化,孵化对于传播区块链知识、培训区块链工程师是非常好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把人聚集在一起做培训收学费。
短期看我们很快会发一些公链,但现在还是研发保密阶段。长期看我们是想做一个大的生态,里面既包括基础的公链,也会通过孵化、培训、教育、支持等方式去帮助一些规模、资源和背景都比较薄弱的团队开发区块链应用。
最后我们希望京杭区块链可以形成一个区块链软件的生态体系,类似于阿里和小米的体系。我们自己在区块链、数字社会里有一个巨大的基础链,链上有很庞大而繁多的行业应用,然后具体的各种行业链、应用链们在这个基础链上跑。这个基础链与别的基础链及整个区块链的数字社会可以互通有无。
区块链3.0的突破方向在哪里?大家都在寻找,最近来看,我认为区块链在这些具体方向上会有大发展。
第一个,基础链肯定是最大的,现在的技术很慢、功能差,应该马上去做。但也不能期望太高,一年的时间产生不了太大的进步,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投入的资源倾斜度和关注度在基础链上会比较高,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个,我觉得是很多游戏类的纯数字应用,就是纯网络的应用在落地方面比较容易。比如如果要做一个区块链打车、区块链美团,还需要和商务、司机去谈,但如果做一个区块链的游戏猫,就容易许多。纯数字、纯信息的肯定是先行,另外一个就是金融。
更为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区块链人才不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和培养,因为区块链还涉及到很多层面,至少还有经济学和经济关系的认识储备;其次还有对社会关系、政治学,甚至说是神学、信仰和哲学的理解。所以高端的技术人培养还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