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以钱包为入口构建生态

何斌|imToken 创始人兼 CEO 2012年起我开始创业,随后加入北京云币网,做产品的用户体验改善;2015年,我和几个老朋友在杭州首次尝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做数据存证。伴随着以太坊的这个平台的兴起,让我看到了方向。 1.为什么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2016 年 3 月 14 号,以太坊正式上线,我和小伙伴在杭州的咖啡馆搞了活动,来了不少的人。从那时起,我算正式加入这个社区生态,开始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以太坊从 2014 年 7 月份做众筹,2015 年上线第一个测试版本。看完以太坊的白皮书,被以太坊的愿景和想法深深地触动了。 这段是以太坊官网描述的话:以太坊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它使得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去写符合商业逻辑的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应用,这些应用借助区块链的特性做到永不停机、永不宕机,可以抵抗审查、反欺诈以及第三方干预的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应用平台。 两年多下来,以太坊是现在区块链领域做得最好的一个生态平台。从 2016 年 3 月正式上线,两年多来,以太坊的市值一度接近 600 亿美元,差不多是比特币的一半。第二个数据是以太坊网络已经拥有 3500 万个钱包。大家熟悉的 Token 叫 ERC 标准的通证,现在已经超过 8 万个,其中 65 个已经超过 1 亿美元的市值,imToken 没有发币,如果算上 imToken 应该是 66 个。 还有 DApps,以太坊要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它已经拥有庞大的社区,已经上线的或者正在开发的 DApps 是 1500 个,超过 25 万开发者,有 30 多万订阅者,有非常多活跃开发者。这些数据印证了以太坊是目前区块链生态最早最大的开发者平台。 imToken 从 2016 年 3 月份开始,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个事情? 我当时看到一个字眼,叫Tokenization(通证化),很受启发。基于自己的理解,我们把产品叫做imToken。之前的Coin都围绕着支付的场景,作为数字货币,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出现,Token更加通用化,应用的场景也会更多。 我们不要去研究到底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拥有一个自己的钱包。 2.在区块链生态中,数字钱包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之前看互联网,它本身承载的是信息。但是有了区块链之后,数据承载的是价值,把有价值的资产数字化之后,是通过token这样的形式展现。当人们需要用数字化的价值载体去消费,去交互的时候,势必需要有钱包这样的一个工具,那imToken做的是一个移动端的App。 那钱包就是他的一个入口,然后就在我们的发现频道,尝试各种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在里面,用户在钱包里面可以直接在这些应用去交互,去授权,去转账等等。 作为价值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其实是一个价值互联网浏览器。 钱包产品会从单一的私钥管理,到各种链上资产管理,再到对接区块链应用,最后是个人在数字世界的身份管理。这些在产品及技术层面目前都是可以达到的,但如何让区块链落地,才是最大的阻碍,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钱包的问题。 刚才提到以太坊有 600 亿美元的市值,我们去做一个比较极端的比喻,因为它是开源的系统,谁都可以把它跑起来,阿里 3 台主机就可以跑起以太坊的网络,但这个以太坊有价值吗?不一定,至少不会有这样的价值。 重点在于用户,这个平台的参与者,有三个角色,不只是用户,还有投资者、开发者。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价值在于有多少参与者进来。 当时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心非常简单,是想做这个生态里重要的基础设施,打造移动端友好的、既安全、又好用的数字钱包。长远的商业规划是想把利用群众技术,为每个人打造数字银行,管理数字资产、数字身份以及个人的主权数据。这是我们商业规划的里程碑。 区块链要面向用户、要落地,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的体验以及资产的安全。 3.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对于钱包而言,我们关心的无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怎样帮助用户安全管理他的区块链帐户、区块链资产;二是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在此之前,还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也就是到底什么是钱包。很多人很难理解怎么开帐户、怎么用、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区块链带来是范式革命,跟原来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 钱包是链下的管理工具,帮助大家去管理自己的私钥,也就是在区块链的帐户。借助这个软件工具 imToken ,你可以以授权的方式做 token 的转帐或者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部署等等,跟区块链发生交互。它跟区块链其实是一个上下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协议层,imToken 作为一个软件,它更多是面向用户。 围绕刚才提到的安全和体验,imToken 一路走来,做了很多摸索,区块链最重要的是安全,因为在管理大家真金白银的资产。 imToken 追求体验,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我们坚持去中心化的机制,也就是说私钥或者帐户是你个人管理的,而不是托管给 imToken 公司。然后打造移动端的原生应用,有冷热钱包的机制,让大家离线的方式去管理大额资产。 过程中也要做用户教育、普及等,进行思维习惯的改变,我们出了风险测评。还有一些应对攻击、骗局等等,要有相应的风控系统。这些都是围绕安全做的事情。 在体验方面,我们想用符合用户直觉或者用户习惯的方式去接入区块链,去使用这个网络。我们打造了移动轻钱包,有多种备份方式选择,有多链支持,采用社区标准化的方式,假设 imToken 不存在了,但是你的资产帐户不会受影响,这就是标准化。我们希望把更丰富的应用接进来,以及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2017 年 2 月正式上线产品,用户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月活达到 400 万用户规模,通过 imToken 创建的钱包数量超过 800 万,每天通过 imToken 用户向以太坊网络产生的交易达到 10 万笔,已经超过以太坊体量的 10%,imToken 已经成为以太坊里面重要一员,因为我们帮助这个网络向大家普及的同时,让大家有一个好用的产品接入这个网络,不管是自有资产还是参与各种 DApps 的交易。 用户非常重要,它是多元次方,不是线性的,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现在用户行为多数是围绕交易,所以我们要围绕交易这件事情给大家更好的服务体验。但我们再去看开发者,这个总体数量非常小,20 几万。我们想达到更大的网络价值,让它形成网络效应。 接下来的重心应该是去呼吁或者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到生态网络里来,只有开发者数量增加之后,开发各种各样应用场景和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后,用户才会增大,交易者也会增大。

何斌:以钱包为入口构建生态

何斌|imToken 创始人兼 CEO

2012年起我开始创业,随后加入北京云币网,做产品的用户体验改善;2015年,我和几个老朋友在杭州首次尝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做数据存证。伴随着以太坊的这个平台的兴起,让我看到了方向。
1.为什么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2016 年 3 月 14 号,以太坊正式上线,我和小伙伴在杭州的咖啡馆搞了活动,来了不少的人。从那时起,我算正式加入这个社区生态,开始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以太坊从 2014 年 7 月份做众筹,2015 年上线第一个测试版本。看完以太坊的白皮书,被以太坊的愿景和想法深深地触动了。
这段是以太坊官网描述的话:以太坊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它使得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去写符合商业逻辑的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应用,这些应用借助区块链的特性做到永不停机、永不宕机,可以抵抗审查、反欺诈以及第三方干预的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应用平台。
两年多下来,以太坊是现在区块链领域做得最好的一个生态平台。从 2016 年 3 月正式上线,两年多来,以太坊的市值一度接近 600 亿美元,差不多是比特币的一半。第二个数据是以太坊网络已经拥有 3500 万个钱包。大家熟悉的 Token 叫 ERC 标准的通证,现在已经超过 8 万个,其中 65 个已经超过 1 亿美元的市值,imToken 没有发币,如果算上 imToken 应该是 66 个。
还有 DApps,以太坊要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它已经拥有庞大的社区,已经上线的或者正在开发的 DApps 是 1500 个,超过 25 万开发者,有 30 多万订阅者,有非常多活跃开发者。这些数据印证了以太坊是目前区块链生态最早最大的开发者平台。
imToken 从 2016 年 3 月份开始,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个事情?
我当时看到一个字眼,叫Tokenization(通证化),很受启发。基于自己的理解,我们把产品叫做imToken。之前的Coin都围绕着支付的场景,作为数字货币,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出现,Token更加通用化,应用的场景也会更多。
我们不要去研究到底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拥有一个自己的钱包。
2.在区块链生态中,数字钱包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之前看互联网,它本身承载的是信息。但是有了区块链之后,数据承载的是价值,把有价值的资产数字化之后,是通过token这样的形式展现。当人们需要用数字化的价值载体去消费,去交互的时候,势必需要有钱包这样的一个工具,那imToken做的是一个移动端的App。
那钱包就是他的一个入口,然后就在我们的发现频道,尝试各种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在里面,用户在钱包里面可以直接在这些应用去交互,去授权,去转账等等。
作为价值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其实是一个价值互联网浏览器。
钱包产品会从单一的私钥管理,到各种链上资产管理,再到对接区块链应用,最后是个人在数字世界的身份管理。这些在产品及技术层面目前都是可以达到的,但如何让区块链落地,才是最大的阻碍,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钱包的问题。
刚才提到以太坊有 600 亿美元的市值,我们去做一个比较极端的比喻,因为它是开源的系统,谁都可以把它跑起来,阿里 3 台主机就可以跑起以太坊的网络,但这个以太坊有价值吗?不一定,至少不会有这样的价值。
重点在于用户,这个平台的参与者,有三个角色,不只是用户,还有投资者、开发者。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价值在于有多少参与者进来。
当时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心非常简单,是想做这个生态里重要的基础设施,打造移动端友好的、既安全、又好用的数字钱包。长远的商业规划是想把利用群众技术,为每个人打造数字银行,管理数字资产、数字身份以及个人的主权数据。这是我们商业规划的里程碑。
区块链要面向用户、要落地,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的体验以及资产的安全。
3.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对于钱包而言,我们关心的无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怎样帮助用户安全管理他的区块链帐户、区块链资产;二是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在此之前,还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也就是到底什么是钱包。很多人很难理解怎么开帐户、怎么用、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区块链带来是范式革命,跟原来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
钱包是链下的管理工具,帮助大家去管理自己的私钥,也就是在区块链的帐户。借助这个软件工具 imToken ,你可以以授权的方式做 token 的转帐或者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部署等等,跟区块链发生交互。它跟区块链其实是一个上下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协议层,imToken 作为一个软件,它更多是面向用户。
围绕刚才提到的安全和体验,imToken 一路走来,做了很多摸索,区块链最重要的是安全,因为在管理大家真金白银的资产。
imToken 追求体验,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我们坚持去中心化的机制,也就是说私钥或者帐户是你个人管理的,而不是托管给 imToken 公司。然后打造移动端的原生应用,有冷热钱包的机制,让大家离线的方式去管理大额资产。
过程中也要做用户教育、普及等,进行思维习惯的改变,我们出了风险测评。还有一些应对攻击、骗局等等,要有相应的风控系统。这些都是围绕安全做的事情。
在体验方面,我们想用符合用户直觉或者用户习惯的方式去接入区块链,去使用这个网络。我们打造了移动轻钱包,有多种备份方式选择,有多链支持,采用社区标准化的方式,假设 imToken 不存在了,但是你的资产帐户不会受影响,这就是标准化。我们希望把更丰富的应用接进来,以及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2017 年 2 月正式上线产品,用户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月活达到 400 万用户规模,通过 imToken 创建的钱包数量超过 800 万,每天通过 imToken 用户向以太坊网络产生的交易达到 10 万笔,已经超过以太坊体量的 10%,imToken 已经成为以太坊里面重要一员,因为我们帮助这个网络向大家普及的同时,让大家有一个好用的产品接入这个网络,不管是自有资产还是参与各种 DApps 的交易。
用户非常重要,它是多元次方,不是线性的,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现在用户行为多数是围绕交易,所以我们要围绕交易这件事情给大家更好的服务体验。但我们再去看开发者,这个总体数量非常小,20 几万。我们想达到更大的网络价值,让它形成网络效应。
接下来的重心应该是去呼吁或者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到生态网络里来,只有开发者数量增加之后,开发各种各样应用场景和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后,用户才会增大,交易者也会增大。

4.以这样的逻辑,imToken 进入2.0 阶段
在2.0 阶段,我们围绕投资者做了些事情,区块链想借助智能合约让用户发挥去中心化的机制做交易,现在 90% 的交易发生在中心化的交易所。打造 Tokenlon 在线品牌,它就是去中心化的应用。
大家反复强调开发者对于生态的重要性,imToken 2.0 推出两个 SDK。
第一块 Tokenlon,协议封装之后交给开发者去构建各种各样的产品。
第二块是 DApps Browse,除了用户去交易外,希望有更丰富的区块链生态产生,以太坊已经有 1500 个应用,但真正活跃或者形成网络规模效应的还没有。
我们想把 imToken 的能力开放出来,让大家去构建第三方应用,跟 imToken 交互,来做授权、转帐。这种交互方式可以用户浏览器,比如输 URL 或者二维码方式,消息可以在我们的产品里推送给用户,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
对于开发者而言,我们提供这个 SDK,除了基础的 web3 跟区块链的交互注入之外,移动端有一个好处是把移动设备的特性赋予给开发者,比如原生的地理位置、摄像头、设备动效等,都可以释放给开发者去发挥。这里有链接,大家可以去体验。
围绕 DApps,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我们团队已经开发了 ENS Pro、Candy Bar 和 Stake Vote 这三个 DApps。第三方合作也在持续展开,产生一些生态合作,以太坊生态里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不会重复造文字,每个团队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连接起来就会产生连接效应,进而产生网络规模效应。
2018年5 月 31 号发布了 RC 版本,开发者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开发者文档,希望这个生态有越来越多开发者加入进来,让区块链技术范式革命在社区去蔓延开来,去创造世界级的产品。
5.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关心网络价值
我们在2015年探索区块链创业方向时,其实做了蛮多的尝试,主要还是围绕智能合约做了一些事情。但当时感觉基础设施,确实还不够完善。然后我们更多是出于,自己对需求的理解,感觉钱包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工具,是用户进入区块链领域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刚需。
钱包项目出现了野蛮生长的趋势,几乎大多数有志于生态建设的项目就一定有钱包业务。出现那么多钱包,我觉得非常正常,说明钱包是一个刚需,是区块链的一个入口。
我自己用的最多当然是imToken,除此之外的话,我也会用ledger这个硬件钱包。然后软件钱包除imToken之外的话,可能比较喜欢copay,整个功能比较强大,breadwallet钱包设计极简,我也非常喜欢。
在众多的钱包中能脱颖而出,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安全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私钥保管这个第一难题;第二是在技术门槛体验上,极简到普通用户都能接受、非常易用;第三则更多依赖于钱包产品本身的延展性,他的生态或者应用有多少丰富。
现在整个行业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产生还是处于一个数字资产投资,甚至投机的阶段,然后最近市场也比较走熊,所以增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的话,我觉得还是,刚才前面提到的需要有一些突破点吧,然后市场能够引来一些拐点。
如果说钱包是进入区块链世界的一个窗口,那么 DApps 就是这个新世界里面的风景,是未来图景所在。但目前受限于基础设施,以及开发者、创造者匮乏(炒币太主流),我们充满期待的耐心再等等。破局点,是量变到质变吧,靠一两个撸猫、星球游戏明显是无法破局的
imtoken在用户规模上,增速最快的有两个周期:一是2017年9月4日关闭了一些虚拟币交易所,二是2018春节前后发币FOMO期。目前没有规模收入来源,主要是 VC 资金支持,但我们合作的一些 DApp 会有些交易或业务分成,虽然这块目前只够我们搞个团建活动什么的。但 DApp 生态爆发期来临,这块一定会是 imToken 商业价值的直接落点。
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关心网络价值,参与者协同创造了正向的网络价值,商业价值肯定依附在上面了
6.ImToken 有没有考虑“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
以太坊生态是目前汇聚了最多开发者,是个非常有活力的社区。它是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计算平台,具有野心和远见,意识到通过区块链实现信任之后,下一步会需要是在这层信任之上去构建更多的应用。
不足之处,也是最近一两年新的区块链项目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家抱怨已久的并发能力,用户体验相关的设计等。以太坊也在积极地向前推进,目前已经提出并且积极实现的分片方案,能在保持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能力的提升,并且能让每个分片有足够的自由度去做不同的尝试。
我们很早之前就支持ETH20 token了,他们也帮助imToken吸引了很多用户,根据用户反馈,以及他们希望在钱包中添加什么样token,我们设置了EOS DPOS钱包的。
imToken是最大的以太坊钱包,随着人们对EOS的兴趣增加,我们也自然而然地推出了相关服务。
现在imToken的第二大市场是韩国,24%的EOS交易来自韩国。中国对EOS感兴趣是因为拥有EOS后带给他们收益。但另一方面,对于专注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人,他们认为EOS是一项技术突破,有助于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链上性能等问题。
EOS是一项新技术,虽然在推出主网之后出现了问题和缺陷,但它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技术。至少在中国,有些人看到了EOS技术和概念的潜力,我们也因此关注这一过程和结果。
目前我们首先会支持EOS。在imToken钱包中,我们会添加用户需要的、创新的、以及拥有可靠的技术的加密货币。此外,我们还计划为EOS用户提供链上管理工具和其他生态系统工具包。
我们已经开源了股权投票系统代码,我们希望这可以鼓励开发人员构建自己的DApp,这些DApp可以鼓励更多EOS用户投票、参与社区治理。
ImToken 有没有考虑过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这是我经常深夜思考的问题。imToken 团队也经常内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中心化团队打造的产品,如果用去中心组织思维去打破产品本身背后团队单点问题。但目前 DAO,包括区块链治理都在探索中,我们是其中探索者之一。
我们的v2 开放平台,让更多团队之外的开发者能参与到这个产品里来,构建一个围绕“区块链——钱包——用户”的生态;同时,imToken成立了Ventures把资源、资金输入到更多有创造力的社区里,让钱包产品更具外延扩展性。我们马上要开源钱包核心代码。
另外,Token 设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有在思考经济模型,组合型的 tokens 用作不同维度的不同作用应该是我们的方向,不是一种代币通吃,让创始团队、用户、开发者、服务商、投资者这些角色成为系统维护者、利益一致者。
imtoken的Token秘方在其服务架构和生态里,我们不会做一揽子买卖,也就是说不像传统的ICO,在一个阶段去融大笔钱,而是持续推进的释放、回收的模式。

生成图片
3

发表评论

何斌:以钱包为入口构建生态

星期四 2018-12-20 17:03:40

何斌:以钱包为入口构建生态

何斌|imToken 创始人兼 CEO

2012年起我开始创业,随后加入北京云币网,做产品的用户体验改善;2015年,我和几个老朋友在杭州首次尝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做数据存证。伴随着以太坊的这个平台的兴起,让我看到了方向。
1.为什么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2016 年 3 月 14 号,以太坊正式上线,我和小伙伴在杭州的咖啡馆搞了活动,来了不少的人。从那时起,我算正式加入这个社区生态,开始做 imToken 这个产品。
以太坊从 2014 年 7 月份做众筹,2015 年上线第一个测试版本。看完以太坊的白皮书,被以太坊的愿景和想法深深地触动了。
这段是以太坊官网描述的话:以太坊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它使得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去写符合商业逻辑的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应用,这些应用借助区块链的特性做到永不停机、永不宕机,可以抵抗审查、反欺诈以及第三方干预的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应用平台。
两年多下来,以太坊是现在区块链领域做得最好的一个生态平台。从 2016 年 3 月正式上线,两年多来,以太坊的市值一度接近 600 亿美元,差不多是比特币的一半。第二个数据是以太坊网络已经拥有 3500 万个钱包。大家熟悉的 Token 叫 ERC 标准的通证,现在已经超过 8 万个,其中 65 个已经超过 1 亿美元的市值,imToken 没有发币,如果算上 imToken 应该是 66 个。
还有 DApps,以太坊要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它已经拥有庞大的社区,已经上线的或者正在开发的 DApps 是 1500 个,超过 25 万开发者,有 30 多万订阅者,有非常多活跃开发者。这些数据印证了以太坊是目前区块链生态最早最大的开发者平台。
imToken 从 2016 年 3 月份开始,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个事情?
我当时看到一个字眼,叫Tokenization(通证化),很受启发。基于自己的理解,我们把产品叫做imToken。之前的Coin都围绕着支付的场景,作为数字货币,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出现,Token更加通用化,应用的场景也会更多。
我们不要去研究到底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拥有一个自己的钱包。
2.在区块链生态中,数字钱包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之前看互联网,它本身承载的是信息。但是有了区块链之后,数据承载的是价值,把有价值的资产数字化之后,是通过token这样的形式展现。当人们需要用数字化的价值载体去消费,去交互的时候,势必需要有钱包这样的一个工具,那imToken做的是一个移动端的App。
那钱包就是他的一个入口,然后就在我们的发现频道,尝试各种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在里面,用户在钱包里面可以直接在这些应用去交互,去授权,去转账等等。
作为价值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其实是一个价值互联网浏览器。
钱包产品会从单一的私钥管理,到各种链上资产管理,再到对接区块链应用,最后是个人在数字世界的身份管理。这些在产品及技术层面目前都是可以达到的,但如何让区块链落地,才是最大的阻碍,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钱包的问题。
刚才提到以太坊有 600 亿美元的市值,我们去做一个比较极端的比喻,因为它是开源的系统,谁都可以把它跑起来,阿里 3 台主机就可以跑起以太坊的网络,但这个以太坊有价值吗?不一定,至少不会有这样的价值。
重点在于用户,这个平台的参与者,有三个角色,不只是用户,还有投资者、开发者。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价值在于有多少参与者进来。
当时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心非常简单,是想做这个生态里重要的基础设施,打造移动端友好的、既安全、又好用的数字钱包。长远的商业规划是想把利用群众技术,为每个人打造数字银行,管理数字资产、数字身份以及个人的主权数据。这是我们商业规划的里程碑。
区块链要面向用户、要落地,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的体验以及资产的安全。
3.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对于钱包而言,我们关心的无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怎样帮助用户安全管理他的区块链帐户、区块链资产;二是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在此之前,还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也就是到底什么是钱包。很多人很难理解怎么开帐户、怎么用、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区块链带来是范式革命,跟原来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
钱包是链下的管理工具,帮助大家去管理自己的私钥,也就是在区块链的帐户。借助这个软件工具 imToken ,你可以以授权的方式做 token 的转帐或者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部署等等,跟区块链发生交互。它跟区块链其实是一个上下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协议层,imToken 作为一个软件,它更多是面向用户。
围绕刚才提到的安全和体验,imToken 一路走来,做了很多摸索,区块链最重要的是安全,因为在管理大家真金白银的资产。
imToken 追求体验,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我们坚持去中心化的机制,也就是说私钥或者帐户是你个人管理的,而不是托管给 imToken 公司。然后打造移动端的原生应用,有冷热钱包的机制,让大家离线的方式去管理大额资产。
过程中也要做用户教育、普及等,进行思维习惯的改变,我们出了风险测评。还有一些应对攻击、骗局等等,要有相应的风控系统。这些都是围绕安全做的事情。
在体验方面,我们想用符合用户直觉或者用户习惯的方式去接入区块链,去使用这个网络。我们打造了移动轻钱包,有多种备份方式选择,有多链支持,采用社区标准化的方式,假设 imToken 不存在了,但是你的资产帐户不会受影响,这就是标准化。我们希望把更丰富的应用接进来,以及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2017 年 2 月正式上线产品,用户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月活达到 400 万用户规模,通过 imToken 创建的钱包数量超过 800 万,每天通过 imToken 用户向以太坊网络产生的交易达到 10 万笔,已经超过以太坊体量的 10%,imToken 已经成为以太坊里面重要一员,因为我们帮助这个网络向大家普及的同时,让大家有一个好用的产品接入这个网络,不管是自有资产还是参与各种 DApps 的交易。
用户非常重要,它是多元次方,不是线性的,网络效应在于用户能到怎样的规模。
现在用户行为多数是围绕交易,所以我们要围绕交易这件事情给大家更好的服务体验。但我们再去看开发者,这个总体数量非常小,20 几万。我们想达到更大的网络价值,让它形成网络效应。
接下来的重心应该是去呼吁或者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到生态网络里来,只有开发者数量增加之后,开发各种各样应用场景和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后,用户才会增大,交易者也会增大。

4.以这样的逻辑,imToken 进入2.0 阶段
在2.0 阶段,我们围绕投资者做了些事情,区块链想借助智能合约让用户发挥去中心化的机制做交易,现在 90% 的交易发生在中心化的交易所。打造 Tokenlon 在线品牌,它就是去中心化的应用。
大家反复强调开发者对于生态的重要性,imToken 2.0 推出两个 SDK。
第一块 Tokenlon,协议封装之后交给开发者去构建各种各样的产品。
第二块是 DApps Browse,除了用户去交易外,希望有更丰富的区块链生态产生,以太坊已经有 1500 个应用,但真正活跃或者形成网络规模效应的还没有。
我们想把 imToken 的能力开放出来,让大家去构建第三方应用,跟 imToken 交互,来做授权、转帐。这种交互方式可以用户浏览器,比如输 URL 或者二维码方式,消息可以在我们的产品里推送给用户,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
对于开发者而言,我们提供这个 SDK,除了基础的 web3 跟区块链的交互注入之外,移动端有一个好处是把移动设备的特性赋予给开发者,比如原生的地理位置、摄像头、设备动效等,都可以释放给开发者去发挥。这里有链接,大家可以去体验。
围绕 DApps,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我们团队已经开发了 ENS Pro、Candy Bar 和 Stake Vote 这三个 DApps。第三方合作也在持续展开,产生一些生态合作,以太坊生态里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不会重复造文字,每个团队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连接起来就会产生连接效应,进而产生网络规模效应。
2018年5 月 31 号发布了 RC 版本,开发者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开发者文档,希望这个生态有越来越多开发者加入进来,让区块链技术范式革命在社区去蔓延开来,去创造世界级的产品。
5.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关心网络价值
我们在2015年探索区块链创业方向时,其实做了蛮多的尝试,主要还是围绕智能合约做了一些事情。但当时感觉基础设施,确实还不够完善。然后我们更多是出于,自己对需求的理解,感觉钱包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工具,是用户进入区块链领域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刚需。
钱包项目出现了野蛮生长的趋势,几乎大多数有志于生态建设的项目就一定有钱包业务。出现那么多钱包,我觉得非常正常,说明钱包是一个刚需,是区块链的一个入口。
我自己用的最多当然是imToken,除此之外的话,我也会用ledger这个硬件钱包。然后软件钱包除imToken之外的话,可能比较喜欢copay,整个功能比较强大,breadwallet钱包设计极简,我也非常喜欢。
在众多的钱包中能脱颖而出,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安全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私钥保管这个第一难题;第二是在技术门槛体验上,极简到普通用户都能接受、非常易用;第三则更多依赖于钱包产品本身的延展性,他的生态或者应用有多少丰富。
现在整个行业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产生还是处于一个数字资产投资,甚至投机的阶段,然后最近市场也比较走熊,所以增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的话,我觉得还是,刚才前面提到的需要有一些突破点吧,然后市场能够引来一些拐点。
如果说钱包是进入区块链世界的一个窗口,那么 DApps 就是这个新世界里面的风景,是未来图景所在。但目前受限于基础设施,以及开发者、创造者匮乏(炒币太主流),我们充满期待的耐心再等等。破局点,是量变到质变吧,靠一两个撸猫、星球游戏明显是无法破局的
imtoken在用户规模上,增速最快的有两个周期:一是2017年9月4日关闭了一些虚拟币交易所,二是2018春节前后发币FOMO期。目前没有规模收入来源,主要是 VC 资金支持,但我们合作的一些 DApp 会有些交易或业务分成,虽然这块目前只够我们搞个团建活动什么的。但 DApp 生态爆发期来临,这块一定会是 imToken 商业价值的直接落点。
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关心网络价值,参与者协同创造了正向的网络价值,商业价值肯定依附在上面了
6.ImToken 有没有考虑“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
以太坊生态是目前汇聚了最多开发者,是个非常有活力的社区。它是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计算平台,具有野心和远见,意识到通过区块链实现信任之后,下一步会需要是在这层信任之上去构建更多的应用。
不足之处,也是最近一两年新的区块链项目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家抱怨已久的并发能力,用户体验相关的设计等。以太坊也在积极地向前推进,目前已经提出并且积极实现的分片方案,能在保持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能力的提升,并且能让每个分片有足够的自由度去做不同的尝试。
我们很早之前就支持ETH20 token了,他们也帮助imToken吸引了很多用户,根据用户反馈,以及他们希望在钱包中添加什么样token,我们设置了EOS DPOS钱包的。
imToken是最大的以太坊钱包,随着人们对EOS的兴趣增加,我们也自然而然地推出了相关服务。
现在imToken的第二大市场是韩国,24%的EOS交易来自韩国。中国对EOS感兴趣是因为拥有EOS后带给他们收益。但另一方面,对于专注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人,他们认为EOS是一项技术突破,有助于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链上性能等问题。
EOS是一项新技术,虽然在推出主网之后出现了问题和缺陷,但它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技术。至少在中国,有些人看到了EOS技术和概念的潜力,我们也因此关注这一过程和结果。
目前我们首先会支持EOS。在imToken钱包中,我们会添加用户需要的、创新的、以及拥有可靠的技术的加密货币。此外,我们还计划为EOS用户提供链上管理工具和其他生态系统工具包。
我们已经开源了股权投票系统代码,我们希望这可以鼓励开发人员构建自己的DApp,这些DApp可以鼓励更多EOS用户投票、参与社区治理。
ImToken 有没有考虑过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这是我经常深夜思考的问题。imToken 团队也经常内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中心化团队打造的产品,如果用去中心组织思维去打破产品本身背后团队单点问题。但目前 DAO,包括区块链治理都在探索中,我们是其中探索者之一。
我们的v2 开放平台,让更多团队之外的开发者能参与到这个产品里来,构建一个围绕“区块链——钱包——用户”的生态;同时,imToken成立了Ventures把资源、资金输入到更多有创造力的社区里,让钱包产品更具外延扩展性。我们马上要开源钱包核心代码。
另外,Token 设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有在思考经济模型,组合型的 tokens 用作不同维度的不同作用应该是我们的方向,不是一种代币通吃,让创始团队、用户、开发者、服务商、投资者这些角色成为系统维护者、利益一致者。
imtoken的Token秘方在其服务架构和生态里,我们不会做一揽子买卖,也就是说不像传统的ICO,在一个阶段去融大笔钱,而是持续推进的释放、回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