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他经历了互联网全过程,2018年从搜狐客户端总经理任上离职专心做“企业上链”,并获得了老东家搜狐领投的1500万投资。“如果我只是个程序员,怎么能做到搜狐客户端总经理的职位,又怎么能管理现在这样一家公

他经历了互联网全过程,2018年从搜狐客户端总经理任上离职专心做“企业上链”,并获得了老东家搜狐领投的1500万投资。

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如果我只是个程序员,怎么能做到搜狐客户端总经理的职位,又怎么能管理现在这样一家公司。”

在北京一家由地方政府出资的创业空间里,蔡明军很随意的坐着,水洗牛仔裤,紫色条纹衬衫配灰色毛衣,他鲜少对自己的区块链项目夸夸其谈,但总会看似不经意却略有深意的表达出他的态度。

这和我采访过的大多数区块链创业者很不一样。

我甚至不需要在采访前花上数个小时引导他回忆,然后再抽丝剥茧般提炼出跟这次采访主题相关的内容。15年在搜狐的经历,蔡明军对媒体太了解了,也太了解公众喜欢什么,我一度觉得他甚至能猜到我想在他这里挖到什么样的料。

没有废话,都是精华。

01

请回答1998:互联网的拓荒者

故事得从20年前讲起,不仅仅因为蔡明军的故事开始于此,更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开源的灵魂也始于此时。如果我们无法剥开互联网发展至今在中国经历了什么,就永远无法知道区块链会经历什么。

1998年,中国IT行业第一次热潮来临——Linux技术,揭开了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蔡明军联合邓光磊等国内最早的Linux技术人员,宣布成立了中国第一个Linux俱乐部。如今,这份宣言仍然被保存在清华BBS的Linux版的精华贴中,无数后来者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启蒙,和IT创业的财富之路。

或许你对Linux还不甚了解,但你对Android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一定不陌生。安卓,让开源的概念第一次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并迅速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壮大。其实,安卓就是一套基于Linux 开源代码而开发的,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谷歌亦如是。

在工业革命之后,版权价值成为了地球上最富有的资产,互联网技术版权更甚,但Linux打破了这个规则,它开源、免费、无偿,从航天科技,到手机芯片,到生活很多方面,正是因为Linux 的免费和开源才让更多的电子产品有了快速发展的可能。从这一点上而言,区块链技术的理念和Linux异曲同工。

Linux是哪一天从国外被引入中国已不可考,但自从Linux踏入中国大地后,它为中国带来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的、自由的互联网理想。无数IT精英们对Linux的痴迷,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新一代的程序员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迷恋。

成立Linux社区的时候,蔡明军刚刚毕业2年多,25岁,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互联网的信念感在他的脑袋里悄悄发芽,这种信念感是对社群的理解,是对互联网免费的理解,是一种自发的、不求回报的激情。

“那时候的社区氛围非常单纯,Copyleft强调贡献,让更多人分享到自己的成果,俱乐部的网页及文章都是我们组织者业余时间做的,空间也是自己掏钱租的,程序自己开发的。唯一的商业化逻辑就是汇集翻译出书。”对于那一段历史,蔡明军信手拈来,他甚至还保存着当年发表论文的知网收录链接、报刊作品,以及一张帮助《软件世界》出的Linux的光盘发行版《零壹大师》。

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发展周期的蔡明军,显然比同龄人更成熟、更犀利。很多人喜欢把如今的区块链比作2000年左右的中国互联网时代,技术早期、不被认同、应用少、社群化严重……我问蔡明军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他想了想点点头。

随后似乎又有深深的忧虑,他第二次回答我:“现在的币圈,忽悠、欺骗、喊单是家常便饭,乱糟糟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与渴望利用区块链暴富相比,20年前的蔡明军更多的是激情。

在全国的月平均工资500元的时候,他花了1200元买了当时最贵的贺氏modem,那是一套在当时电话线上网最快最稳的设备,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一位画工程图纸的工程师,并不是程序员。此后,他的Linux俱乐部一直活跃在一线,组织活动、办Linux论坛,积极协助国家制订Linux产业的政策,他们被誉为“中国自由软件的斗士”。

直到2000年来临,蔡明军参与了赛迪网的建设,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程序员。赛迪网对许多互联网创业者并不陌生,那个时候的赛迪网相当于今天区块链行业的金色财经,是中国IT产业的风向标,聚集了中国最大的IT流量,那时几乎所有人要了解IT圈,都会到赛迪网上转一转。

每一次都能踩准风口的蔡明军,2003年,加入了搜狐,参与早期搜狗搜索的研发。

这一年,互联网的风,等来了。

02

奇迹2003:风口的搜狐背后

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风口,互联网一定是其中最大最壮观的,如狂卷风般的存在,它打破阶级格局、财富格局,让人人都有可能起飞。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形容2003年是造就奇迹的一年。网易丁磊成了首富,马云创建了淘宝,王小川加入了搜狐、携程四君子……创业的年轻人相继鸣鼓而起,日后将主宰中国网络经济的重要力量也在这年雏形乍现。

这一年,蔡明军从赛迪网到搜狐,他始终能准确的找到风口,帮助一个个传奇项目飞上天,如果说,当时的王小川是搜狐网页上最醒目的logo,那蔡明军就是网页背后的一串代码。

只是数十年来,程序员一直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根据媒体报道,比特币价格上涨70多万倍背后,比特币的开发团队并没有出现领袖人物,也并没有挣多少钱,甚至比特币的维护者们,需要靠捐助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里面。

在这一轮数字货币的浪潮中,真正暴富的是囤币者和炒币者,飞上枝头的也是他们。我不知道,比特币的开发团队会不会在午夜梦回时,想到,这一切,为谁做了嫁衣?

但不久之后的蔡明军已经开始思考到了新方向。

搜狐作为传统互联网风口里兴起的四大门户之一,媒体业务炉火纯青,绝对是最亮的星。随后,为了多元化发展,支付业务成为搜狐力拓的一块新业务。“只是,在媒体业务公司做支付系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赚品牌广告的钱太容易了,没人关心在线小额支付。”蔡明军说。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蔡明军费尽牛劲才打通了搜狗渠道经销商支付和畅游的游戏支付。不仅如此,他还想利用当时比较知名的两大社区:搜狐社区和校友录社区做一些个人收费产品。

只不过都交了学费,用蔡明军的话说:“那个时代的媒体社区产品属性与个人收费产品严重不匹配。”

也是这一次失败的产品开发经历,让蔡明军彻底脱离了纯粹技术工程师的思考维度。他开始明白,最好的技术不一定带来最好的用户体验,更不一定带来最好的商业价值。

此刻,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极客,管理和运营的思维让他成为真正的蔡明军,一个时刻准备好起飞的人。2011年,改变思考方式的蔡明军,凭借着一直以来保持的敏锐商业嗅觉,离开搜狐,选择了互联网教育的创业。

现在再来看蔡明军这次创业,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因为随后互联网教育的大风口就真来了。风来之后,互联网教育平台都起飞了。以目前中国最大的少儿在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风来之后,从百十人到数千人规模,只用1年时间,再到独角兽企业,又只用了1年。

不过蔡明军看到互联网教育的风口,却没有等到风来,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也来了。2013年他重回搜狐,张朝阳也重回组织架构,随后,蔡明军接手了搜狐新闻客户端总经理的位置,帮助搜狐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赛道。随后,智能推荐的市场突然爆发,上有过亿级用户的追捧,中有巨头的不断占位,下有巨量资本投入。

只不过此时的搜狐已经不是2003年的样子,它已是一家庞大的、成熟的、稳定的互联网企业,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新人:今日头条。

关键一役就是智能推荐引擎。在这一役中,蔡明军第一次感受到了“独立作战”的重要性,蔡明军少有的显露出了愁绪。

“今日头条的很多行动和策略我们都提前预测到了,也有应对方案,由于部门整合,要兼顾传统的门户业务逻辑……”蔡明军坦然的承认,“这是一次功亏一篑的战争。”

区块链是他敏锐嗅觉下的又一个风口,许多想法从他的脑子里冒了出来。但他坚持独立创业,因为他坚信,在新事物上,创业公司更灵活,能够比大公司更快抓住风口起飞,就像今日头条。

“改造一个团队比新建一个团队要困难多了。”

离开搜狐,老领导张朝阳支持了他,并为了它投下了第一笔资。只是在谈到从前的合作伙伴的时候,蔡明军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之前的伙伴,大家都看不太懂区块链,负面认知更多一些。”

似乎是想到了20年前的自己,此前还用“乱糟糟”评价币圈的蔡明军,此时笑着说道,“区块链行业的人更年轻,更新锐一些。”

对社群的洞察,对媒体的熟知,对互联网的了如指掌,来到区块链的蔡明军轻松便打入了圈子内部,他想复制互联网时代企业触网的神话。

如今区块链都在讲企业上链,只不过,说的都是1—100的梦想,讲的都是色彩缤纷的未来。但,蔡明军说他只想解决一件事,0-1,比起眼见他起高楼,风来前,先“触网”更重要。

03

企业触网到企业上链

时光再次回到2000年,中国刚刚走进改革新阶段,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挑战中,我国迈入网络社会的三步走,“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2000年9月份,一篇题为《企业上网:为何雷声大雨点小?》的报道在网上流传,报道称在某省政府的极力推进下,40万企业仅有6000家上网企业。而愿意上网的企业多数先建一个网页,树立企业形象,并建立统一的电子信箱,可以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

企业上网成为了蔡明军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风口,“当时企业上网就是三件套:域名、网站和电子邮箱email。”蔡明军表示。

但是对于那个刚刚触网的年代,信息数字化在普遍务实的企业家眼中,远不如各地的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去开拓市场更快,利用传统渠道心里有底儿,就像现在众多人无法理解区块链一样。

“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说服企业去买这些服务”,蔡明军回忆,当时搜狐的第一笔单子,就是一单企业上网的生意,“当时牛栏山投了一个广告,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网页赚了2万块钱,这是搜狐的第一笔单。”讲到这蔡明军的目光变得神采奕奕,“那可是通过互联网挣的2万块啊!”

那时的2万元的确价值不菲,粗略统计当时上海外环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价格在20万左右,而这样一套房子在现在价值超过400万。也正是这次机会,让蔡明军认识到了,在新技术带来的革新潮中,总会有企业愿意尝试。

“2018年的区块链和2000年的互联网是类似的,“2017年,蔡明军正式进军区块链,在一年后他接受大象区块链采访时总结道,“从互联网到区块链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流和价值流。但区块链迭代会更快,毕竟和当时(2000年)的基础设施不一样”。

其实早在2014年,蔡明军就曾经接触过比特币和区块链,然而在当时,区块链社区还是像Linux社区一样,是众多爱好者和信仰者的聚集地,直到2017年加密货币牛市的到来,大量投资者的涌入,才让这一技术被更广泛的认识,各种区块链项目也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头。

“现在的区块链,忽略了两个核心价值,一是数据管理方式的变革,二是信任的穿透。做来做去都还是在围绕金融衍生品的属性去做。”说到这蔡明军皱了皱眉,作为一个对技术和产品有资深理解的互联网老兵,他更习惯从技术者的角度去思考,即不围绕金融衍生品,而是围绕应用场景和需求发力区块链应用。

苦思冥想之后,他决定做自己最擅长的——企业上链,启发他的正是早年间企业上网的大潮。

2018年的后半段,区块链市场的金融泡沫逐渐被挤出,已经开始有企业探索“币改”、“链改”,即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企业,也就是企业上链。

目前,市场上的区块链对传统企业改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为资源整合方,整合技术、资金等方面,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指导;另一种是具有技术能力的,帮助企业资产、产品、运营等进行区块链改造。

经历过企业上网这样一个大时代,蔡明军太了解企业上链要干什么了,他认为,这样复杂的机制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并不能理解,也不一定听得懂,与其花几个月去和一个项目解释区块链是什么,再花几个月问他们需要什么服务,不如直接告诉他:如何入门,就可以把握风口。

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普及,永远无法解决区块链对传统企业赋能,区块链应该是普遍的,共识的,最后得到全社会正确认知的。他需要一种能够桥接现实社会和区块链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资产的数字化。“企业上网有三件套,放到企业上链同样可以有三件套,就是地址、私钥和数字资产”。

蔡明军笑着说,就像过去域名、网站和电子邮箱,你先别管有什么价值,先搭建起来,等行业爆发了,全社会都开始用互联网了,价值就自然体现了,它不仅是免费的企业门户形象,更是效率最高的营销渠道。

在他看来,区块链凭借信息流和价值流开辟了数字经济的新空间,企业想要进入这个空间就要具备基础套件,而价值流就是数字资产的move,地址就是账户,私钥相当于签章用于确权。他用了move而不是copy这个词,蔡明军说20年前的Linux那叫copy,而区块链move更准确。

“现在大家觉得新,摸不着边际,但慢慢熟悉了就会和企业上网三件套一样摸得着、看得见了。企业上链首先是品牌增信。”说道这,蔡明军停顿了一下,“然后是提升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当然如果能完全通证化可以获得流动性溢价。”说着他把目光移开,仿佛透过时空看向未来。

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图:专访室外)

而当下蔡明军需要解决的核心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代表产物信息,转化为区块链时期数字经济的代表——信用。 “大家都在想数字化之后的事情是什么,但没有想过如何去数字化这件事。” 而把信息变信用的过程,就是蔡明军企业上链关于资产映射、身份认证的核心解决方案,“我们的白皮书是企业上链,产品是链信名片。”

在中心化的商业体系下,企业的商誉行为依托于品牌和平台且不可穿透,就像淘宝皇冠店信用无法在京东商铺中得到体现,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到来,企业未来所做的事情,都将依托于自身,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信用的穿透和流通,每一秒产生的价值都是归于企业,因此做自己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用可信化、数字化工具解决信用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企业上链和链信名片,就是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的信用体系,打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自我增信、互相增信,且同时可以确保企业信息保密准确的信用体系。而未来企业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实现金融、实体经济、甚至政府补贴的信用穿透。

“不能给别人吹个很高大上的东西,他看不见,得先是很低的,让他感受到价值,这样他慢慢才会进来”。在2000年经历过企业上网前期阵痛的蔡明军,坚信这个风口能让他从巨头夹缝中站出来,而等着他的则是企业上链更广阔的天地。

04

企业上链≠链改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坐在我们对面的蔡明军总是在随意中透露出一点腼腆。这在充斥着张扬和浮躁的币圈多少是有点另类的,虽然绝大多数的张扬和浮躁,已经在凛冬的寒风中被吹散。

跟拍了德国总理默克尔27年的摄影师Herlinde Koelbl,曾这样描述镜头下的总理,“刚步入政坛时的她非常腼腆,但即便如此,你仍可以感受到她身上蕴藏的力量。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她身上没有虚荣。虚荣会削弱一个人。”这句话大概也是蔡明军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虚荣能削弱一个人,张扬和浮躁同样也可以。

他身上隐藏的力量则更主要来源于他的淡定和从容,看破了很多规则,很多人说区块链玩的都是互联网玩剩下的,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中国互联网2003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互联网,但是直到10年后的2013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以重构供需关系为核心的“互联网+”才开始被广泛提及、探索。

作为2018年诸多元年中被讨论最多的一个,链改可以看做是对传统企业进行区块链+的改造,也是一度风光无限的币改的继承者。对比互联网从大规模普及到互联网+开始应用所经历的十年征程,在整个区块链行业还处于早起阶段的情况下,现在谈链改确实为时尚早。

实际上,现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或许连区块链究竟是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这时候去给他们说,对你的企业进行区块链+的改造,对于正常人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在目前区块链并没有成功应用场景的境况下,单靠区块链稍显晦涩的理论,以及目前看上去还不那么接地气的共识,很难打动他们。

就好比如果没有BAT的示范效应,没有阿里双十一以及电商大战对消费方式的变革以及他们藉此所取得的成功,未必会有那么多的企业愿意进行互联网+的升级。

虽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区块链的迭代速度有所提升,但一步登天显然并不符合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也是蔡明军执着于企业上链的初心。

“我们不吹梦不造焦虑,追求迈好第一步,先解决0-1的问题,让企业正确认知区块链,感受到区块链的实际价值,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政策环境选择各自的路径。”话虽朴实却不无道理。从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来看,进一步验证了这个互联网老兵眼光的毒辣。

作为国内电商不二的头部玩家,阿里和京东都在今年的双十一加入了区块链的新概念,但无一例外都是应用于商品溯源,实际上就是解决信任的问题。巨头如此,中小企业对于通过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则有着更现实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融资难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虽然近来监管机构推出了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二五”新政,但无论是政策出台后银行股的大跌,还是处于银行自身风控的要求,解决信任问题实际上是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关键。

放在这个背景下来看,企业上链“利用AI和区块链技术将企业现实身份映射到区块链上,为企业与区块链世界搭建一个桥梁,构建全新信用机制”的做法,或许可以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如果说区块链是信仰,那么当前能看到的链改中多多少少都有信仰的神光。一般来说,能为信仰放弃生存都是英雄。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俗人毕竟是大多数,区块链的信仰未必能获得多少认同,但如果区块链能解决生存问题的话,会吸引更多人参与。比如,年初行情见顶时,诸多韭菜蜂拥入场,他们未必是区块链的信仰者,但他们肯定是一夜暴富的疯狂追随者。

同样景象在2000年互联网世界里也出现过,基于此,采访最后我问及蔡明军在互联网风口浪尖20多年的最大感悟时,在一阵爽朗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对话,他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一位互联网老兵蔡明军,他在互联网的剧情已经告一段落,而在区块链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更多的精彩还在路上。

“你得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世界来,而且还得设法让它正常运转。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你就是创造者,对这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有最终决定权。如果捣鼓得足够好,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当然,这个上帝的地盘比较小喽。”林纳斯说,这个第一个公布了Linux所有的源代码的程序员,给所有想要做修改的黑客们使用。为了配合这个自由的操作系统,他选择了理查德·斯托曼创造的 GPL 许可协议,它允许人们出于任何目的自由地使用、修改以及分享软件。

这一次相比于2000年,他不再是网页背后的代码,而是网页上最显眼的那枚logo。

生成图片
5

发表评论

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星期四 2018-11-15 20:10:43

他经历了互联网全过程,2018年从搜狐客户端总经理任上离职专心做“企业上链”,并获得了老东家搜狐领投的1500万投资。

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如果我只是个程序员,怎么能做到搜狐客户端总经理的职位,又怎么能管理现在这样一家公司。”

在北京一家由地方政府出资的创业空间里,蔡明军很随意的坐着,水洗牛仔裤,紫色条纹衬衫配灰色毛衣,他鲜少对自己的区块链项目夸夸其谈,但总会看似不经意却略有深意的表达出他的态度。

这和我采访过的大多数区块链创业者很不一样。

我甚至不需要在采访前花上数个小时引导他回忆,然后再抽丝剥茧般提炼出跟这次采访主题相关的内容。15年在搜狐的经历,蔡明军对媒体太了解了,也太了解公众喜欢什么,我一度觉得他甚至能猜到我想在他这里挖到什么样的料。

没有废话,都是精华。

01

请回答1998:互联网的拓荒者

故事得从20年前讲起,不仅仅因为蔡明军的故事开始于此,更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开源的灵魂也始于此时。如果我们无法剥开互联网发展至今在中国经历了什么,就永远无法知道区块链会经历什么。

1998年,中国IT行业第一次热潮来临——Linux技术,揭开了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蔡明军联合邓光磊等国内最早的Linux技术人员,宣布成立了中国第一个Linux俱乐部。如今,这份宣言仍然被保存在清华BBS的Linux版的精华贴中,无数后来者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启蒙,和IT创业的财富之路。

或许你对Linux还不甚了解,但你对Android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一定不陌生。安卓,让开源的概念第一次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并迅速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壮大。其实,安卓就是一套基于Linux 开源代码而开发的,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谷歌亦如是。

在工业革命之后,版权价值成为了地球上最富有的资产,互联网技术版权更甚,但Linux打破了这个规则,它开源、免费、无偿,从航天科技,到手机芯片,到生活很多方面,正是因为Linux 的免费和开源才让更多的电子产品有了快速发展的可能。从这一点上而言,区块链技术的理念和Linux异曲同工。

Linux是哪一天从国外被引入中国已不可考,但自从Linux踏入中国大地后,它为中国带来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的、自由的互联网理想。无数IT精英们对Linux的痴迷,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新一代的程序员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迷恋。

成立Linux社区的时候,蔡明军刚刚毕业2年多,25岁,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互联网的信念感在他的脑袋里悄悄发芽,这种信念感是对社群的理解,是对互联网免费的理解,是一种自发的、不求回报的激情。

“那时候的社区氛围非常单纯,Copyleft强调贡献,让更多人分享到自己的成果,俱乐部的网页及文章都是我们组织者业余时间做的,空间也是自己掏钱租的,程序自己开发的。唯一的商业化逻辑就是汇集翻译出书。”对于那一段历史,蔡明军信手拈来,他甚至还保存着当年发表论文的知网收录链接、报刊作品,以及一张帮助《软件世界》出的Linux的光盘发行版《零壹大师》。

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发展周期的蔡明军,显然比同龄人更成熟、更犀利。很多人喜欢把如今的区块链比作2000年左右的中国互联网时代,技术早期、不被认同、应用少、社群化严重……我问蔡明军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他想了想点点头。

随后似乎又有深深的忧虑,他第二次回答我:“现在的币圈,忽悠、欺骗、喊单是家常便饭,乱糟糟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与渴望利用区块链暴富相比,20年前的蔡明军更多的是激情。

在全国的月平均工资500元的时候,他花了1200元买了当时最贵的贺氏modem,那是一套在当时电话线上网最快最稳的设备,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一位画工程图纸的工程师,并不是程序员。此后,他的Linux俱乐部一直活跃在一线,组织活动、办Linux论坛,积极协助国家制订Linux产业的政策,他们被誉为“中国自由软件的斗士”。

直到2000年来临,蔡明军参与了赛迪网的建设,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程序员。赛迪网对许多互联网创业者并不陌生,那个时候的赛迪网相当于今天区块链行业的金色财经,是中国IT产业的风向标,聚集了中国最大的IT流量,那时几乎所有人要了解IT圈,都会到赛迪网上转一转。

每一次都能踩准风口的蔡明军,2003年,加入了搜狐,参与早期搜狗搜索的研发。

这一年,互联网的风,等来了。

02

奇迹2003:风口的搜狐背后

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风口,互联网一定是其中最大最壮观的,如狂卷风般的存在,它打破阶级格局、财富格局,让人人都有可能起飞。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形容2003年是造就奇迹的一年。网易丁磊成了首富,马云创建了淘宝,王小川加入了搜狐、携程四君子……创业的年轻人相继鸣鼓而起,日后将主宰中国网络经济的重要力量也在这年雏形乍现。

这一年,蔡明军从赛迪网到搜狐,他始终能准确的找到风口,帮助一个个传奇项目飞上天,如果说,当时的王小川是搜狐网页上最醒目的logo,那蔡明军就是网页背后的一串代码。

只是数十年来,程序员一直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根据媒体报道,比特币价格上涨70多万倍背后,比特币的开发团队并没有出现领袖人物,也并没有挣多少钱,甚至比特币的维护者们,需要靠捐助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里面。

在这一轮数字货币的浪潮中,真正暴富的是囤币者和炒币者,飞上枝头的也是他们。我不知道,比特币的开发团队会不会在午夜梦回时,想到,这一切,为谁做了嫁衣?

但不久之后的蔡明军已经开始思考到了新方向。

搜狐作为传统互联网风口里兴起的四大门户之一,媒体业务炉火纯青,绝对是最亮的星。随后,为了多元化发展,支付业务成为搜狐力拓的一块新业务。“只是,在媒体业务公司做支付系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赚品牌广告的钱太容易了,没人关心在线小额支付。”蔡明军说。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蔡明军费尽牛劲才打通了搜狗渠道经销商支付和畅游的游戏支付。不仅如此,他还想利用当时比较知名的两大社区:搜狐社区和校友录社区做一些个人收费产品。

只不过都交了学费,用蔡明军的话说:“那个时代的媒体社区产品属性与个人收费产品严重不匹配。”

也是这一次失败的产品开发经历,让蔡明军彻底脱离了纯粹技术工程师的思考维度。他开始明白,最好的技术不一定带来最好的用户体验,更不一定带来最好的商业价值。

此刻,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极客,管理和运营的思维让他成为真正的蔡明军,一个时刻准备好起飞的人。2011年,改变思考方式的蔡明军,凭借着一直以来保持的敏锐商业嗅觉,离开搜狐,选择了互联网教育的创业。

现在再来看蔡明军这次创业,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因为随后互联网教育的大风口就真来了。风来之后,互联网教育平台都起飞了。以目前中国最大的少儿在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风来之后,从百十人到数千人规模,只用1年时间,再到独角兽企业,又只用了1年。

不过蔡明军看到互联网教育的风口,却没有等到风来,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也来了。2013年他重回搜狐,张朝阳也重回组织架构,随后,蔡明军接手了搜狐新闻客户端总经理的位置,帮助搜狐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赛道。随后,智能推荐的市场突然爆发,上有过亿级用户的追捧,中有巨头的不断占位,下有巨量资本投入。

只不过此时的搜狐已经不是2003年的样子,它已是一家庞大的、成熟的、稳定的互联网企业,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新人:今日头条。

关键一役就是智能推荐引擎。在这一役中,蔡明军第一次感受到了“独立作战”的重要性,蔡明军少有的显露出了愁绪。

“今日头条的很多行动和策略我们都提前预测到了,也有应对方案,由于部门整合,要兼顾传统的门户业务逻辑……”蔡明军坦然的承认,“这是一次功亏一篑的战争。”

区块链是他敏锐嗅觉下的又一个风口,许多想法从他的脑子里冒了出来。但他坚持独立创业,因为他坚信,在新事物上,创业公司更灵活,能够比大公司更快抓住风口起飞,就像今日头条。

“改造一个团队比新建一个团队要困难多了。”

离开搜狐,老领导张朝阳支持了他,并为了它投下了第一笔资。只是在谈到从前的合作伙伴的时候,蔡明军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之前的伙伴,大家都看不太懂区块链,负面认知更多一些。”

似乎是想到了20年前的自己,此前还用“乱糟糟”评价币圈的蔡明军,此时笑着说道,“区块链行业的人更年轻,更新锐一些。”

对社群的洞察,对媒体的熟知,对互联网的了如指掌,来到区块链的蔡明军轻松便打入了圈子内部,他想复制互联网时代企业触网的神话。

如今区块链都在讲企业上链,只不过,说的都是1—100的梦想,讲的都是色彩缤纷的未来。但,蔡明军说他只想解决一件事,0-1,比起眼见他起高楼,风来前,先“触网”更重要。

03

企业触网到企业上链

时光再次回到2000年,中国刚刚走进改革新阶段,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挑战中,我国迈入网络社会的三步走,“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2000年9月份,一篇题为《企业上网:为何雷声大雨点小?》的报道在网上流传,报道称在某省政府的极力推进下,40万企业仅有6000家上网企业。而愿意上网的企业多数先建一个网页,树立企业形象,并建立统一的电子信箱,可以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

企业上网成为了蔡明军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风口,“当时企业上网就是三件套:域名、网站和电子邮箱email。”蔡明军表示。

但是对于那个刚刚触网的年代,信息数字化在普遍务实的企业家眼中,远不如各地的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去开拓市场更快,利用传统渠道心里有底儿,就像现在众多人无法理解区块链一样。

“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说服企业去买这些服务”,蔡明军回忆,当时搜狐的第一笔单子,就是一单企业上网的生意,“当时牛栏山投了一个广告,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网页赚了2万块钱,这是搜狐的第一笔单。”讲到这蔡明军的目光变得神采奕奕,“那可是通过互联网挣的2万块啊!”

那时的2万元的确价值不菲,粗略统计当时上海外环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价格在20万左右,而这样一套房子在现在价值超过400万。也正是这次机会,让蔡明军认识到了,在新技术带来的革新潮中,总会有企业愿意尝试。

“2018年的区块链和2000年的互联网是类似的,“2017年,蔡明军正式进军区块链,在一年后他接受大象区块链采访时总结道,“从互联网到区块链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流和价值流。但区块链迭代会更快,毕竟和当时(2000年)的基础设施不一样”。

其实早在2014年,蔡明军就曾经接触过比特币和区块链,然而在当时,区块链社区还是像Linux社区一样,是众多爱好者和信仰者的聚集地,直到2017年加密货币牛市的到来,大量投资者的涌入,才让这一技术被更广泛的认识,各种区块链项目也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头。

“现在的区块链,忽略了两个核心价值,一是数据管理方式的变革,二是信任的穿透。做来做去都还是在围绕金融衍生品的属性去做。”说到这蔡明军皱了皱眉,作为一个对技术和产品有资深理解的互联网老兵,他更习惯从技术者的角度去思考,即不围绕金融衍生品,而是围绕应用场景和需求发力区块链应用。

苦思冥想之后,他决定做自己最擅长的——企业上链,启发他的正是早年间企业上网的大潮。

2018年的后半段,区块链市场的金融泡沫逐渐被挤出,已经开始有企业探索“币改”、“链改”,即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企业,也就是企业上链。

目前,市场上的区块链对传统企业改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为资源整合方,整合技术、资金等方面,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指导;另一种是具有技术能力的,帮助企业资产、产品、运营等进行区块链改造。

经历过企业上网这样一个大时代,蔡明军太了解企业上链要干什么了,他认为,这样复杂的机制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并不能理解,也不一定听得懂,与其花几个月去和一个项目解释区块链是什么,再花几个月问他们需要什么服务,不如直接告诉他:如何入门,就可以把握风口。

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普及,永远无法解决区块链对传统企业赋能,区块链应该是普遍的,共识的,最后得到全社会正确认知的。他需要一种能够桥接现实社会和区块链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资产的数字化。“企业上网有三件套,放到企业上链同样可以有三件套,就是地址、私钥和数字资产”。

蔡明军笑着说,就像过去域名、网站和电子邮箱,你先别管有什么价值,先搭建起来,等行业爆发了,全社会都开始用互联网了,价值就自然体现了,它不仅是免费的企业门户形象,更是效率最高的营销渠道。

在他看来,区块链凭借信息流和价值流开辟了数字经济的新空间,企业想要进入这个空间就要具备基础套件,而价值流就是数字资产的move,地址就是账户,私钥相当于签章用于确权。他用了move而不是copy这个词,蔡明军说20年前的Linux那叫copy,而区块链move更准确。

“现在大家觉得新,摸不着边际,但慢慢熟悉了就会和企业上网三件套一样摸得着、看得见了。企业上链首先是品牌增信。”说道这,蔡明军停顿了一下,“然后是提升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当然如果能完全通证化可以获得流动性溢价。”说着他把目光移开,仿佛透过时空看向未来。

蔡明军:互联网老兵的区块链征途/

(图:专访室外)

而当下蔡明军需要解决的核心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代表产物信息,转化为区块链时期数字经济的代表——信用。 “大家都在想数字化之后的事情是什么,但没有想过如何去数字化这件事。” 而把信息变信用的过程,就是蔡明军企业上链关于资产映射、身份认证的核心解决方案,“我们的白皮书是企业上链,产品是链信名片。”

在中心化的商业体系下,企业的商誉行为依托于品牌和平台且不可穿透,就像淘宝皇冠店信用无法在京东商铺中得到体现,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到来,企业未来所做的事情,都将依托于自身,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信用的穿透和流通,每一秒产生的价值都是归于企业,因此做自己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用可信化、数字化工具解决信用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企业上链和链信名片,就是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的信用体系,打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自我增信、互相增信,且同时可以确保企业信息保密准确的信用体系。而未来企业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实现金融、实体经济、甚至政府补贴的信用穿透。

“不能给别人吹个很高大上的东西,他看不见,得先是很低的,让他感受到价值,这样他慢慢才会进来”。在2000年经历过企业上网前期阵痛的蔡明军,坚信这个风口能让他从巨头夹缝中站出来,而等着他的则是企业上链更广阔的天地。

04

企业上链≠链改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坐在我们对面的蔡明军总是在随意中透露出一点腼腆。这在充斥着张扬和浮躁的币圈多少是有点另类的,虽然绝大多数的张扬和浮躁,已经在凛冬的寒风中被吹散。

跟拍了德国总理默克尔27年的摄影师Herlinde Koelbl,曾这样描述镜头下的总理,“刚步入政坛时的她非常腼腆,但即便如此,你仍可以感受到她身上蕴藏的力量。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她身上没有虚荣。虚荣会削弱一个人。”这句话大概也是蔡明军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虚荣能削弱一个人,张扬和浮躁同样也可以。

他身上隐藏的力量则更主要来源于他的淡定和从容,看破了很多规则,很多人说区块链玩的都是互联网玩剩下的,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中国互联网2003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互联网,但是直到10年后的2013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以重构供需关系为核心的“互联网+”才开始被广泛提及、探索。

作为2018年诸多元年中被讨论最多的一个,链改可以看做是对传统企业进行区块链+的改造,也是一度风光无限的币改的继承者。对比互联网从大规模普及到互联网+开始应用所经历的十年征程,在整个区块链行业还处于早起阶段的情况下,现在谈链改确实为时尚早。

实际上,现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或许连区块链究竟是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这时候去给他们说,对你的企业进行区块链+的改造,对于正常人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在目前区块链并没有成功应用场景的境况下,单靠区块链稍显晦涩的理论,以及目前看上去还不那么接地气的共识,很难打动他们。

就好比如果没有BAT的示范效应,没有阿里双十一以及电商大战对消费方式的变革以及他们藉此所取得的成功,未必会有那么多的企业愿意进行互联网+的升级。

虽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区块链的迭代速度有所提升,但一步登天显然并不符合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也是蔡明军执着于企业上链的初心。

“我们不吹梦不造焦虑,追求迈好第一步,先解决0-1的问题,让企业正确认知区块链,感受到区块链的实际价值,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政策环境选择各自的路径。”话虽朴实却不无道理。从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来看,进一步验证了这个互联网老兵眼光的毒辣。

作为国内电商不二的头部玩家,阿里和京东都在今年的双十一加入了区块链的新概念,但无一例外都是应用于商品溯源,实际上就是解决信任的问题。巨头如此,中小企业对于通过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则有着更现实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融资难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虽然近来监管机构推出了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二五”新政,但无论是政策出台后银行股的大跌,还是处于银行自身风控的要求,解决信任问题实际上是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关键。

放在这个背景下来看,企业上链“利用AI和区块链技术将企业现实身份映射到区块链上,为企业与区块链世界搭建一个桥梁,构建全新信用机制”的做法,或许可以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如果说区块链是信仰,那么当前能看到的链改中多多少少都有信仰的神光。一般来说,能为信仰放弃生存都是英雄。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俗人毕竟是大多数,区块链的信仰未必能获得多少认同,但如果区块链能解决生存问题的话,会吸引更多人参与。比如,年初行情见顶时,诸多韭菜蜂拥入场,他们未必是区块链的信仰者,但他们肯定是一夜暴富的疯狂追随者。

同样景象在2000年互联网世界里也出现过,基于此,采访最后我问及蔡明军在互联网风口浪尖20多年的最大感悟时,在一阵爽朗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对话,他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一位互联网老兵蔡明军,他在互联网的剧情已经告一段落,而在区块链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更多的精彩还在路上。

“你得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世界来,而且还得设法让它正常运转。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你就是创造者,对这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有最终决定权。如果捣鼓得足够好,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当然,这个上帝的地盘比较小喽。”林纳斯说,这个第一个公布了Linux所有的源代码的程序员,给所有想要做修改的黑客们使用。为了配合这个自由的操作系统,他选择了理查德·斯托曼创造的 GPL 许可协议,它允许人们出于任何目的自由地使用、修改以及分享软件。

这一次相比于2000年,他不再是网页背后的代码,而是网页上最显眼的那枚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