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交易所之争,愈发扑朔迷离。上半场,加密货币的交易所格局相对稳定,币安、火币和OKEX牢牢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交易所之争,愈发扑朔迷离。

上半场,加密货币的交易所格局相对稳定,币安、火币和OKEX牢牢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

下半场,FCoin将“交易挖矿”玩(ge)出(jiu)了(cai)新的高度。交易所江湖,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FCoin模式并不是首发,但依靠暴涨成功吸睛,引起千百家项目模仿,但“千百家”却如见光死,很多沦为把“交易挖矿”当成割韭菜的新工具。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01、割韭菜实锤

不少交易所,接二连三地以“交易挖矿”为名,再次举起了镰刀。

近期据某媒体评测报道,ZB平台战略合作的“交易挖矿”平台EXX,私募44亿,还把本应分红给用户的2600BTC,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用户“购买会员赠送”的币已被锁仓,根据挖矿进度等比例解锁,目前进度是1%,解锁遥遥无期。

业内人士公认,如此大额度的私募,实际上就是一种收割。私募单价越高,额度越大,挖矿成本也相对越高,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高。

私募过多,对于“矿工”来说风险也巨大,私募价往往会远远低于挖矿价格。前期私募的机构和用户,很大可能砸盘套利。

果然,用户以3元一个的成本,高价挖E某某平台币,上线后最低被砸到0.53元。

但私募机构成本比散户低三倍,这是个早准备好的“收割计划”。参与EXX平台的韭菜们,直呼自己被割“秃”了。

有媒体甚至统计,以EXX为代表,交易所ZB深度合作的平台币,走势都让人无法直视。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以ZB深度合作的平台币AT为例

由于吹起了“交易挖矿”这股风,不少匆匆上线的交易挖矿平台受到了很多质疑。

据「北纬31度」观察,目前火速上线的交易挖矿平台,存在诸多安全漏洞,其中主打交易挖矿的交易所Cattleex的倒闭经历颇具戏剧性。

6月14日,Cattleex启动交易挖矿玩法后,由于其挖矿奖励规则存在漏洞,它立即被羊毛党给盯上了。

出现了极为搞笑的一幕:交易所交易量前十的用户,垄断了整个平台全天的交易量,这10人赚到了平台币奖励后就立即套现。

换言之,交易所基本上成了10个薅羊毛账户的天堂。

最后,Cattleex只能无奈发布公告宣称:“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

02、交易挖矿平台问题频发

交易挖矿的本质是什么?

“交易挖矿”,即交易所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创造了某种代币。比如FT本质上是通过零成本的FT来换取用户以BTC、ETH或其他主流币种。

交易挖矿无非是吸引用户,增强流动性的手段。以FCoin为例,它通过以下3种机制运营用户:

挖矿机制:将用户手续费,以FT形式进行返还给用户。

分红机制:FCoin交易所将80%的收入以主流币种的形式分配给FT的持有者。

邀请机制: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20%额外的交易手续费(挖矿),以FT的形式返还。

这是个看起来是完美的商业模式,用户能依靠刷单获取高额收益,平台可以通过该形式迅速获取用户流量和不菲的收入。

但这套商业模式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之所在---用户之所以愿意刷单,是因为他能将FT迅速变现,如果FT变现不能成功,用户注定是亏损的;

即要求FT本身有市场价值。

因此,FT的价格变化成了这套商业模式的第一把达尔摩斯之剑。

交易挖矿模式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FT的总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挖矿交易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总有一天FT将被全部开采出。

除了Fcoin之外的交易挖矿,发展瓶颈之一还在于获客成本。

“交易挖矿”无技术瓶颈,仿造相对较易。对于用户,“交易挖矿”平台多了,每一个宣传都很好,用户也无法判断哪个平台是好的平台。问题频发下,用户麻木。

而且,当“交易挖矿”结束,这些用户并不会形成忠诚度。

以利留下的只会向着利,更何况,某些交易所连早期矿工都收割。

而普通用户,真的需要交易挖矿吗?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某个小镇开了一家加油站,每天生意很好。小镇其他人看到,于是也开加油站。不久后,镇上全是加油站。

唯一的结果,只会留下早期口碑好的,做得相对较大正规的。其他的,会全部倒闭。

就像银行大部分客户不会为了积分而去刷卡一样。真正留存客户的手段,只有用户体验,只有让客户用得爽,让客户能赚到更多钱,交易所才能真正成为客户心目中的好交易所。

现在,“交易挖矿”已经成为了悬在韭菜们头上新的镰刀。一茬一茬的韭菜,正前仆后继地被平台无情收割。

03、“交易挖矿”的变革之路

针对“交易即挖矿”模式存在的弊病、痛点问题,如何避免“交易挖矿”彻底沦为“收割韭菜”的模式?

FCoin之后Bitforex、YOex、Bithank等交易所都在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由于FCoin,在频繁更改挖矿规则,以下位部分摘取的公告。

6月12日起,FCoin挖矿收入改为:每小时返还一次(返还24小时前、同一小时区间的挖矿产出)。

6月17日,公布调整FT流通量对应的邀请奖励返还比例,进行对应下调。

7月6日,每小时挖矿额外收入累积,最多不超过用户该小时整点快照持有的0.5%。

7 月 26 日,FCoin宣布调整“交易即挖矿”返还FT方式。对于交易用户,手续费100%返还不变,只是折算品种由FT变为FT的远期交割品种FT1808。

也就是说,Fcoin通过降低返还额度、控制返还时间、鼓励长线持有FT等方式,来优化机制。

据统计,FCoin2个月内总计发公告50多条,其中30多条关于平台规则调整,被网友戏称FCoin开始“公告即挖矿”了。

尽管FCoin频繁公布规则更改公告,但FT的走势依旧低迷。

还有一家挖矿交易所Bitforex,选择引入“燃烧模型”,近期得到众多大佬站台,它选择的是,用不断的通缩体系推动平台币“稳定增值”。

具体而言,用户交易手续费的120%以BF形式分配,其中80%为流通BF,40%为持仓BF。同时,BitForex将80%的交易手续费用于BFToken回购销毁,20%用于BitForex开发及运营。

尽管如此,用户并不买账,不断对BitForex平台进行吐槽。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Bitforce官方群里讨论

另一家交易挖矿的交易所YOEx,在锁仓环节有了更多要求。除了私募锁仓,邀请奖励同样需要锁仓。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邀请奖励规则

 不仅如此,8月5日当天原本早应该上线的YOEx,推迟许久后才姗姗上线。

原因竟然是官方临时在官方群中宣布服务器不够用,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

“交易即挖矿”+“手续费分红”模式能够使交易所将收益让利给用户,仅凭这点似乎就可以颠覆传统交易所。

但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刷单导致的币价持续下跌?这是目前“交易即挖矿”交易所需要解决的痛点。

据资料显示,还未上线的Bithank提出了另一种策略,来优化因返利产生的刷量、砸盘行为,包括交易频率、交易额、单点登录功能等做限制。

它还引入“货币稳定增值”服务,想进一步提升平台币BHK的价值。包括提供风险程度不同的多种衍生品交易品类与数字资产增值服务,试图达到“双赢”。

看似拥有解决方案的Bithank于7月26号开启“全民内测”之后,用户在社群中频频曝出交易所的众多bug。

据某测评自媒体信息披露,内测中bug多达200多条,让人不禁对这个未上线的交易所产生了一丝担忧。

“交易即挖矿”的交易所们,究竟路在何方?只能沦为割韭菜的工具吗?

针对“交易即挖矿”的弊病,最后的拯救者究竟是谁?

生成图片
11

发表评论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星期二 2018-08-07 17:23:40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交易所之争,愈发扑朔迷离。

上半场,加密货币的交易所格局相对稳定,币安、火币和OKEX牢牢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

下半场,FCoin将“交易挖矿”玩(ge)出(jiu)了(cai)新的高度。交易所江湖,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FCoin模式并不是首发,但依靠暴涨成功吸睛,引起千百家项目模仿,但“千百家”却如见光死,很多沦为把“交易挖矿”当成割韭菜的新工具。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01、割韭菜实锤

不少交易所,接二连三地以“交易挖矿”为名,再次举起了镰刀。

近期据某媒体评测报道,ZB平台战略合作的“交易挖矿”平台EXX,私募44亿,还把本应分红给用户的2600BTC,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用户“购买会员赠送”的币已被锁仓,根据挖矿进度等比例解锁,目前进度是1%,解锁遥遥无期。

业内人士公认,如此大额度的私募,实际上就是一种收割。私募单价越高,额度越大,挖矿成本也相对越高,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高。

私募过多,对于“矿工”来说风险也巨大,私募价往往会远远低于挖矿价格。前期私募的机构和用户,很大可能砸盘套利。

果然,用户以3元一个的成本,高价挖E某某平台币,上线后最低被砸到0.53元。

但私募机构成本比散户低三倍,这是个早准备好的“收割计划”。参与EXX平台的韭菜们,直呼自己被割“秃”了。

有媒体甚至统计,以EXX为代表,交易所ZB深度合作的平台币,走势都让人无法直视。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以ZB深度合作的平台币AT为例

由于吹起了“交易挖矿”这股风,不少匆匆上线的交易挖矿平台受到了很多质疑。

据「北纬31度」观察,目前火速上线的交易挖矿平台,存在诸多安全漏洞,其中主打交易挖矿的交易所Cattleex的倒闭经历颇具戏剧性。

6月14日,Cattleex启动交易挖矿玩法后,由于其挖矿奖励规则存在漏洞,它立即被羊毛党给盯上了。

出现了极为搞笑的一幕:交易所交易量前十的用户,垄断了整个平台全天的交易量,这10人赚到了平台币奖励后就立即套现。

换言之,交易所基本上成了10个薅羊毛账户的天堂。

最后,Cattleex只能无奈发布公告宣称:“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

02、交易挖矿平台问题频发

交易挖矿的本质是什么?

“交易挖矿”,即交易所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创造了某种代币。比如FT本质上是通过零成本的FT来换取用户以BTC、ETH或其他主流币种。

交易挖矿无非是吸引用户,增强流动性的手段。以FCoin为例,它通过以下3种机制运营用户:

挖矿机制:将用户手续费,以FT形式进行返还给用户。

分红机制:FCoin交易所将80%的收入以主流币种的形式分配给FT的持有者。

邀请机制: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20%额外的交易手续费(挖矿),以FT的形式返还。

这是个看起来是完美的商业模式,用户能依靠刷单获取高额收益,平台可以通过该形式迅速获取用户流量和不菲的收入。

但这套商业模式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之所在---用户之所以愿意刷单,是因为他能将FT迅速变现,如果FT变现不能成功,用户注定是亏损的;

即要求FT本身有市场价值。

因此,FT的价格变化成了这套商业模式的第一把达尔摩斯之剑。

交易挖矿模式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FT的总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挖矿交易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总有一天FT将被全部开采出。

除了Fcoin之外的交易挖矿,发展瓶颈之一还在于获客成本。

“交易挖矿”无技术瓶颈,仿造相对较易。对于用户,“交易挖矿”平台多了,每一个宣传都很好,用户也无法判断哪个平台是好的平台。问题频发下,用户麻木。

而且,当“交易挖矿”结束,这些用户并不会形成忠诚度。

以利留下的只会向着利,更何况,某些交易所连早期矿工都收割。

而普通用户,真的需要交易挖矿吗?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某个小镇开了一家加油站,每天生意很好。小镇其他人看到,于是也开加油站。不久后,镇上全是加油站。

唯一的结果,只会留下早期口碑好的,做得相对较大正规的。其他的,会全部倒闭。

就像银行大部分客户不会为了积分而去刷卡一样。真正留存客户的手段,只有用户体验,只有让客户用得爽,让客户能赚到更多钱,交易所才能真正成为客户心目中的好交易所。

现在,“交易挖矿”已经成为了悬在韭菜们头上新的镰刀。一茬一茬的韭菜,正前仆后继地被平台无情收割。

03、“交易挖矿”的变革之路

针对“交易即挖矿”模式存在的弊病、痛点问题,如何避免“交易挖矿”彻底沦为“收割韭菜”的模式?

FCoin之后Bitforex、YOex、Bithank等交易所都在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由于FCoin,在频繁更改挖矿规则,以下位部分摘取的公告。

6月12日起,FCoin挖矿收入改为:每小时返还一次(返还24小时前、同一小时区间的挖矿产出)。

6月17日,公布调整FT流通量对应的邀请奖励返还比例,进行对应下调。

7月6日,每小时挖矿额外收入累积,最多不超过用户该小时整点快照持有的0.5%。

7 月 26 日,FCoin宣布调整“交易即挖矿”返还FT方式。对于交易用户,手续费100%返还不变,只是折算品种由FT变为FT的远期交割品种FT1808。

也就是说,Fcoin通过降低返还额度、控制返还时间、鼓励长线持有FT等方式,来优化机制。

据统计,FCoin2个月内总计发公告50多条,其中30多条关于平台规则调整,被网友戏称FCoin开始“公告即挖矿”了。

尽管FCoin频繁公布规则更改公告,但FT的走势依旧低迷。

还有一家挖矿交易所Bitforex,选择引入“燃烧模型”,近期得到众多大佬站台,它选择的是,用不断的通缩体系推动平台币“稳定增值”。

具体而言,用户交易手续费的120%以BF形式分配,其中80%为流通BF,40%为持仓BF。同时,BitForex将80%的交易手续费用于BFToken回购销毁,20%用于BitForex开发及运营。

尽管如此,用户并不买账,不断对BitForex平台进行吐槽。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Bitforce官方群里讨论

另一家交易挖矿的交易所YOEx,在锁仓环节有了更多要求。除了私募锁仓,邀请奖励同样需要锁仓。

“交易挖矿”,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邀请奖励规则

 不仅如此,8月5日当天原本早应该上线的YOEx,推迟许久后才姗姗上线。

原因竟然是官方临时在官方群中宣布服务器不够用,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

“交易即挖矿”+“手续费分红”模式能够使交易所将收益让利给用户,仅凭这点似乎就可以颠覆传统交易所。

但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刷单导致的币价持续下跌?这是目前“交易即挖矿”交易所需要解决的痛点。

据资料显示,还未上线的Bithank提出了另一种策略,来优化因返利产生的刷量、砸盘行为,包括交易频率、交易额、单点登录功能等做限制。

它还引入“货币稳定增值”服务,想进一步提升平台币BHK的价值。包括提供风险程度不同的多种衍生品交易品类与数字资产增值服务,试图达到“双赢”。

看似拥有解决方案的Bithank于7月26号开启“全民内测”之后,用户在社群中频频曝出交易所的众多bug。

据某测评自媒体信息披露,内测中bug多达200多条,让人不禁对这个未上线的交易所产生了一丝担忧。

“交易即挖矿”的交易所们,究竟路在何方?只能沦为割韭菜的工具吗?

针对“交易即挖矿”的弊病,最后的拯救者究竟是谁?